6月12日,央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5月新增社融1.4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狭义货币(M1)回升至3.4%,余额54.44万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持平在8.5%,余额189.12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300多亿元。机构的观点是:社融增速反弹,货币维持宽松。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5月社融、信贷数据环比略有提升,延续2019年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M2
增速稳定,M1延续回升,单位活期存款增加表明经济增长动力较强。从表内外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仍是主力,表外融资低基数支撑社融同比增长。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依然较高,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中长期投资的支持力度有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海通宏观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表示,社融增速反弹,非标拖累减轻,支持社融多增。5月新增社融1.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发放贷款1.19万亿元,同比多增459亿元;表外非标融资拖累减轻,同比少减近2800亿元,分项来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少减939、884、97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251亿元,同比多增23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858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少增179亿元。5月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非标融资大幅少减。2018年4月底资管新规落地后,非标融资规模5月后走低,形成较低基数,这一趋势未来或仍将延续。
包商银行日前因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标志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式打破刚兑。
任泽平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推进,短期来看,中小银行和低评级同业存单发行受阻,流动性受冲击,中小银行贷款业务也会受其影响。长期来看,虽然打破刚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银行信用扩张,但长期来说将加速银行业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有增有减”,支持合适的部门加杠杆。6月央行首次以CRMW支持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缓释包商事件带来的同业风险。6月专项债新规发布,支持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专项债新政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姜超分析,信贷小幅增长,企业短贷多增。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300多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6625亿元,较2018年同期多增近500亿元,居民短贷同比少增272亿元,而中长贷多增754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224亿元,基本持平去年同期,其中企业短贷同比多增约1800亿元、中长贷同比少增约1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300多亿元。5月社融存量增速从4月的10.4%回升至10.6%,据测算,若不含专项债,社融存量增速从9.4%回升至9.6%,政府和社会总融资存量增速从10.7%回升至10.9%。4月社融增速回落而5月小幅反弹,但以非标少减和企业短贷贡献为主。近两个月经济低位徘徊,往后看通胀压力有限。央行行长近期表示,当前利率处于合适的水平,但若未来环境恶化,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应对。预计货币仍将维持相对宽松。
任泽平认为,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外需放缓,国内经济反弹力度偏弱。5月PMI下滑,通胀中枢有所抬升。最好的应对是改革开放,政策方面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为配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渠道,未来定向降准、MLF、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