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上市公司多喜爱(002761.SZ)公告称,拟进行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案已获批。若重组完成,多喜爱股东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建集团”)所持股权将注销,浙建集团股东将成为多喜爱的直接股东,其中,资管公司中国信达(04607.HK)将成为多喜爱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信达在投资端,除被动变化,也有主动调整。回溯来看,2016年将金融全牌照囊括旗下的中国信达,同时在逐步瘦身。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对保险板块的调整,2016年出让信达财险股权后,中国信达近期又拟出清幸福人寿51%股权,若交易完成后,其保险版图将骤缩。而这背后,是信达财险与幸福人寿对中国信达业务协同及利润的有限贡献,甚至拖后腿的现象。
先是拓展,随后收缩,对于中国信达的一系列动作,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资管公司与保险公司在经营模式、周期方面存在差异,在监管呼吁资管公司回归主业,且保险布局难以为中国信达提供明显助益时,剥离动作不难理解。而对于中国信达而言,减少无谓的资产投入,加大核心资产优势,才是发展之道。
多喜爱资产重组,中间层级注销中国信达成第二大股东
近日,蓝鲸保险关注到多喜爱披露的一则公告,公告显示,多喜爱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即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浙建集团,已获得浙江省国资委批复。
具体来看,重组完成后,多喜爱的主营业务将由家纺业变为建筑师工业。浙建集团所持多喜爱股份注销,而其全体股东将直接持股多喜爱。
这也就意味着,此次交易完成后,国资运营公司将持有多喜爱37.9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多喜爱实控人相应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国资加码对于多喜爱有良性影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称,“一方面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可利用国资及背后政府资源拓展公司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浙建集团其余股东也将成为多喜爱直接股东,其中,就有中国信达身影。若重组完成,中国信达将持有多喜爱11.53%股权,与工银投资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对于中国信达等股东的“入驻”,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蓝鲸保险分析称,“多喜爱进行资产置换后注销中间层级,可以减少股东结构的复杂度,减少股东层级,进而减少管理成本”,同时,他指出,“这也是基于浙建集团股东一个自由交易的选择”。
“当前多喜爱主营的家纺业务发展环境并不算好,且多喜爱的规模、业绩均较浙建集团有一定差距,通过注入建筑产业,多喜爱这一上市平台的营收、盈利能力均将有所提升,或进一步拉升股价,对股东来说,也存利好”,一位投资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
拓金融版图后又瘦身,中国信达逐步剥离保险板块
新增成为多喜爱的第二大股东,对于中国信达而言,是顺势而行。除此以外,中国信达也在主动调整自己的投资与业务布局。
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信达,是中国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末在港交所上市。主营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上市后逐步收揽金融牌照,至2016年6月,中国信达斩获南洋商业银行100%股权后,集齐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以及租赁7张金融牌照,实现全金融布局。
对于初期揽入牌照的动作,中国信达表示能够补齐集团业务短板,提升集团综合化、个性化服务能力,带来协同效应。
业内也多持看好态度,“对于能够集齐全牌照,实现混业经营的金控集团而言,将各金融板块进行协同,通过提升金融投资与金融服务能力巩固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优势,从重资本消耗的自有资金投资,逐步拓展至轻资本消耗的第三方资管,有助于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客户提供全面、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
从已披露数据来看,伴随中国信达对金融牌照的揽入,其金融业务收入占比、税前利润占比均在逐步提升。具体来看,2013年,中国信达金融板块税前利润占比为4.3%,随后两年递增为11.0%、20.9%。
其中,2015年中国信达金融板块中,寿险子公司幸福人寿实现扭亏为盈,为其贡献3.3亿元税前利润;信达财险贡献最为微薄,仅有0.2亿税前利润,同时,信达财险原保费收入当年出现11.7%的下滑,全年实现31亿元,与此前持续上行趋势相悖。
在此背景下,2016年,作为信达财险控股股东的中国信达,将所持41%信达财险股权进行转让,并表示,是为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加快信达财险业务转型,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2017年股权转让获批,中国信达持股比例降为10%。
2016年,因持股比例下降,中国信达并未将信达财险的税前利润列入业绩报告中,而此时的聚焦点又落在幸福人寿身上,不同于上年3.3亿元的利润,2016年幸福人寿税前利润仅有0.4亿元,与银行、租赁、证券及期货各自27.7亿、8.6亿、5.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差距明显。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幸福人寿多数年份呈现亏损状态。在2015年至2017年出现短期盈利后,2018年,受投资端影响,幸福人寿出现68.01亿元亏损,进而导致中国信达净利润同比缩减约3成,不仅如此,幸福人寿的保费规模也在2018年出现了腰斩。
然而,对于中国信达而言,控股子公司幸福人寿是其金融业务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曾被寄予厚望。回溯来看,幸福人寿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仅有11.59亿元,通过中国信达等股东的持续加码,目前注册资本提升至101.3亿元。对于增资,中国信达曾对媒体表示,幸福人寿对其主业有重要支撑和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对于业务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不仅在投资端,在业务协同角度,幸福人寿也未能为中国信达形成足够的助力。据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幸福人寿为中国信达实现协同收入3.1亿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与南商中国8.4亿元、南商香港5亿元,均存在明显差距。
基于此,2019年6月11日,中国信达公告称,拟对所持幸福人寿全部股份进行公开转让,共计51.66亿股,股权占比为50.995%。对于股权转让,中国信达表示是为突出主业,“使中国信达进一步集中资源,巩固主业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中国信达资本充足的情况,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
交易完成后,中国信达将失去一张寿险牌照,也不再拥有控股保险公司,保险版图迅速缩减。
强调聚焦主业,专家建议:减少无谓投资,发挥核心优势
“此前,中国信达在保险领域的布局颇深,拥有财寿双牌照,但在布局后又陆续离场,可以解读为对保险业失去耐心”,宋清辉向蓝鲸保险表述其观点。
但在沈萌看来,中国信达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出身的金控集团,对保险的涉足和布局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调整,对于相关资产的投资也需要不断评估、动态管理,因此对于个别标的买卖,不能代表中国信达对保险行业的信心。
事实上,这与资管公司、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特点差异也有关联。据投资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资管类公司主要以资产收购为主,通过追偿、出售、重组等环节,改善不良资产价值,谋求收益;而保险公司的盈利周期较长,具体业务专业性强、环节较多,目的在于风险保障,且在当前保险业回归保障的背景下,谋求投资收益和资金规模,并非易事。
“总结来说,即便纳入保险板块有助于金融全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和平台完善,但当投资收益严重拖后腿时,不排除及时止损的可能”,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险业回归保障的同时,监管对于资管公司也在强调回归主业。在此背景下,中国信达除出让保险子公司股权外,也在2018年末拟对信托公司股权进行出让,逐步对金融服务板块进行“瘦身”。
“此前央企快速积累金融牌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因此重新进行定位、减少无谓的资产投入、加大核心资产的优势,更适合央企金融业务板块的发展”,沈萌向蓝鲸保险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