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平安(601318)再度迎来一则利好消息。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平安12月个险新单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8%,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5%。针对12月单月的寿险以及健康险个险新单业务数据,为市场带来了亮眼的成绩单,在2019年收官结束之际实现了数据“关门红”。
亮眼业绩背后,中国平安如何屡创佳绩?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渐深入,资本市场对白马股、蓝筹股的青睐度持续提升,而“业绩为王”也逐渐成为市场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的首要条件。中国平安,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最优质的上市公司之一,多年来屡创业绩佳绩。
其中,从过去五年时间的业绩表现分析,中国平安的净利润基本上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具体而言,从2014年年报到2018年年报,中国平安实现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51%、37.99%、15.11%、42.78%以及20.56%。至于今年,中国平安的业绩增速进一步加快,截至今年三季报,中国平安实现营收与归属净利润分别达到8928亿元和12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8.64%和63.19%。
除此以外,从具体数据分析,个人客户数超过2亿,较年初增长9.5%,而互联网用户量则多达5.94亿,较年初增长了10.4%。至于金融业务方面,三季报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了5.3%,实现营运利润同比增长了30.5%。至于产险的营运利润则高达142.54亿元,同比增长了75.5%。此外,从科技业务的表现分析,科技业务总收入达到了600.4亿元,同比增长33.1%,至于科技专利申请数,则较年初增加了7977项,累计多达20248项,屡创佳绩。
近年来,中国平安无论是在营收增速还是在净利润增速等方面,都基本上保持在稳步增长的运行格局。与此同时,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回报能力以及盈利增长能力风向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保持在较高的数据水平。
其中,从2017年至今,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保持20%以上的增长水平,预料今年全年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仍然处于20%以上,而持续高企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以及比较可观的现金分红水平,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具备了较强的盈利能力,未来股东回报的确定性较高。
中国平安PEV偏低,科技赋能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增色
在股票市场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指标莫过于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与其余行业不同的是,保险行业的PEV则更具有参考价值。在一般情况下,当PEV低于1的时候,则意味着价值非常低估,而对标海外成熟市场,部分保险巨头的PEV达到2乃至更高的数值。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同样适用于PEV指标。
从过去几年中国平安的寿险内含价值分析,基本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以过去五年(2014年至2018年)的年报数据为例,中国平安的寿险内含价值分别为2642.23亿元、3268.14亿元、3603.12亿元、4963.81亿元以及6132.23亿元。与此同时,从今年的中报情况分析,中国平安的寿险内含价值实现7131.91亿元,同比增长24.61%。
根据中国平安2019年的中报数据显示,预计期末每股内含价值为60.9元。若按照P/EV的计算方式分析,按照当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分析,则对应的PEV约为1.39。实际上,按照“内含价值+10倍左右的新业务价值”进行估算,则与海外成熟市场的保险巨头相比,中国平安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若按照2倍的PEV计算,则中国平安仍存在较大的市值增长空间。
偏低的PEV优势,反映出中国平安自身低估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在金融科技的探索创新过程中,科技赋能为中国平安带来更好的发展预期,更是为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增色。
多年来,平安寿险依托着“金融+科技”的战略,并通过风控、代理人面试、客户经营等方面助推企业的转型,用科技赋能金融主业,以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作为一家拥有全牌照的巨头上市公司,却借助科技赋能,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增色。与其说中国平安属于金融巨头上市公司,不如说中国平安属于金融科技巨头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平安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则是离不开代理人从量到质的变化、从开门红到“高价值业务”以及新单保费变化等因素影响。
首先,这些年来,平安代理人从量到质的优化,客户体验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具体措施上,平安的AI面试官等科技的应用,并在面试环节、培训环节、销售辅助、客户经营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这也是代理人从量到质的变化带来了积极有利的影响,并从本质上提升客户的体验水平。
在代理人从量变到质变演变的背后,借助AI面试官等科技赋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面试乃至客户服务的效率,并更注重代理人的整体质量水平。此外,借助严格的考核清退制度,实际上通过人才优胜劣汰筛选,更有利于为客户优选出服务质量更佳、体验更好的代理人。
再者,持续聚焦高价值业务,三季度寿险健康险同比增长了4.5%。
以今年三季报为例,平安的寿险以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达到588.05亿元,同比增长4.5%,而新业务价值的持续优化也是近年来平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些年来,平安人寿持续聚焦高价值业务,并积极推动高价值高保障产品的销售水平。相较于其余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的战略部署更值得关注,且始终坚持“保险姓保”的大方向。
此外,平安前三季度新保单件数同比增长9.4%,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涨5.3%。
实际上,从这些年来的情况分析,通过良好的业务管控、科技赋能等举措,为平安新业务价值率提升起到了积极影响。纵观过去五年时间,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正处于稳步抬升的状态,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5.3%至48.1%,为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作出不少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代理人的人均个险新保单件数为1.39件/月,同比增长9.4%,代理人的质量与效率得到了实质性提升,这些因素也是平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中,中国平安同样以大手笔的力度为股东创造价值。其中,以现金分红为例,近年来中国平安基本上保持着较为可观的股息分红,从2016年以来,中国平安累计分红近900亿元,这也是为上市公司股东创造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回报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在中国平安屡创佳绩的背后,还是离不开中国平安多年来打下的发展根基。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水平,也为中国平安持续创新、持续高质量服务客户、持续高质量回报投资者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已经逐渐从以往追求高速发展的模式逐渐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对中国平安来说,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之上,通过产品驱动、科技赋能、股东回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中国平安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投资价值突出,中国平安投资价值有待重估
就目前而言,A股市场已有多家保险上市公司。但是,与其余保险股相比,中国平安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如今的中国平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保险上市公司,而是一家集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以及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上,还是较其余保险上市公司有着一定的估值优势。
截至2020年1月7日,中国平安TTM市盈率约为9.99倍,动态市盈率仅有9.12倍左右。与之相比,中国人寿TTM市盈率约为20.18倍,动态市盈率约为12.91倍。中国人保(601319,股吧)TTM市盈率约为15.08倍,动态市盈率约为12.01倍。至于中国太保与新华保险的TTM市盈率分别约为12.55倍和11.95倍。
再者,从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最近三年时间中国平安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持续高企的净资产收益率恰恰说明了上市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较为明确的股东回报预期。与之相比,中国人寿在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仍不足平安的一半水平,而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等上市公司,其近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处于10%至12%的水平,与中国平安相比,稍显逊色。
此外,从AH折溢价率的情况分析,中国平安的AH折溢价率仅有3%左右。但是,与之相比,中国人寿AH溢价率达到43%左右、中国人保溢价率达到62%左右、中国太保溢价率约为28%,而新华保险溢价率也达到了38%左右的水平。实际上,AH溢价率越低,或AH股之间的价差越小,越能够反映出两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认可度很高。
实际上,就目前而言,从A股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市值排名情况分析,平安处于前五位置,而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工行、茅台(600519)、建行、中石油、平安。在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名单分析,银行股就占据了半数席位,银行股对市场的撬动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与其余银行股相比,中国平安不仅拥有全牌照的优势,而且还积极迎合了科技创新的红利。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平安不仅仅是保险巨头,而且还是金融科技的巨头上市公司,而随着平安孵化的“独角兽”企业逐渐完成上市的目标,未来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持续增长的盈利水平、优秀的基本面为中国平安打下了牢固的价值根基,而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的估值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平安的投资安全性。与此同时,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稳健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超前的科技创新能力等优势,却成为中国平安股价与市值持续攀升的驱动力。作为中国优质的核心资产,在中国平安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平安的投资价值也有待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