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保险业持续扩容。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批复了关于筹建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招商信诺资管公司”)已经获批筹建,保险资管行业再添一员。至此,保险业将迎来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资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保险资产也将逐步提升,对专业化投资的要求也将提高。”
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获批 招商信诺人寿为第一大股东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公告,拟筹建的招商信诺资管公司股东由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招商信诺人寿”)、招银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招银国际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组成,持股比例分别为:招商信诺人寿占比87.3458%、招银国际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占比4.99%、招银国际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占比4.99%、招银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占比2.6742%。
公告指出,此次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北京市。招商信诺总经理兼CEO赖军为此次筹备负责人。筹备工作将自收到批准筹建工作之日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作为其第一大股东,招商信诺人寿成立于2003年,其中资及外资股东分别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外资股东信诺北美人寿保险公司。双方持股比例各为50%。根据2019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招商信诺人寿净资产为76.52亿元,净利润为2.66亿元。
朱俊生指出,“外资成立自己的资管公司,能促进保险资金的专业化投资。同时资管公司还可以接受资金委托业务,可以发挥外资母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的优势。”
外资进入保险资管市场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事实上,保险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不断增多,保险资管行业也将随之发展壮大,资管业务正在成为金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三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2018年,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工银安盛资管公司”)获批筹建,成为首个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资管公司。此后,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交银康联资管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保诚资管公司”)相继获批筹建。上述公司均已在2019年开业。
从其发展来看,外资保险资管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运作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工银安盛资管为例,作为工银安盛人寿的全资子公司,工银安盛资管可获得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和五矿集团等在资源、业务发展、企业管理中的支持。
工银安盛资管相关负责人对财经网表示,作为创始之年,2019年一方面着力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理顺内部业务流程,初步建立了资管公司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投资工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灵活调整权益类资产,优化持仓结构,严控投资风险。
“过去较长时期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保险市场份额不高,外资、合资保险资管公司从公司内部获取的可管理资产比较有限,规模优势弱”上述负责人称,“随着保险业持续开放,外资保险公司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发展,为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20.1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96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上述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运用规模约在3000亿元左右。在国际资本加速进入保险市场的大环境下,保险资管行业格局将为之改变。
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利好保险资管行业
2019年来,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已经不断加大。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以达到100%。
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刘宏建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18年4月以来,银保监会先后对外发布了3轮共计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涉及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措施有14条,包括放宽和取消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在总资产、经营年限、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等。
他介绍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为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发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市场营商环境。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完善审慎性的标准,不断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方法,确保引入的机构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良好的风控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实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几乎与招商信诺资管获批筹建的同时,友邦保险也启动了“分改子”计划,首家外商独资险企安联保险也已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