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费收入增速看,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5%,增速领跑五大上市险企,是五大险企中唯一取得两位数增速的保险企业。中国人寿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38%,增速排名第二,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则分别以4.13%和3.74%的保费收入增速排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以1.88%的保费收入增速垫底五大上市险企。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夏子轩 发自广州

日前,五家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三季度报告。从净利润上看,多家上市险企的“成绩单”均不尽如人意。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五家险企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为1996.08亿元,同比下降18.38%。同时,五大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分化较大,规模相对靠后的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连续三个季度在五大险企中取得领先位置,而规模最大的中国平安则排名垫底。

业内人士分析称,疫情影响正逐渐消散,保险等金融方面的消费需求强力复苏,但要回归疫情前水平还需一定时间。与此同时,面对国际疫情蔓延以及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态势,险企经营仍面临信用风险上升、权益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险企一定程度上正面临‘资产荒’,既定收益目标下的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一名业内人士说。

上市险企净利大降

今年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成绩单并不好看。根据最新的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A股五家上市险企的归母净利润都出现10%以上的缩水幅度。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601318.SH),归母净利润1030.4亿元,同比下降20.5%;中国人寿(601628.SH)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缩水18.4%;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人保(601319.SH)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05亿元、196.48亿元、18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6%、14.3%、12.3%。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年初对保险行业造成一定影响,但随后保险市场快速复苏,不过各大险企的保费收入增速则分化严重。

从保费规模看,中国平安遥遥领先,前三季度取得保费收入6263.08亿元,涨幅1.88%。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分列其后,分别取得保费收入5436亿元、4536.17亿元和2974.51亿元。此外,新华保险保费规模排名垫后,前三季度仅取得1343.55亿元保费收入。

从保费收入增速看,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5%,增速领跑五大上市险企,是五大险企中唯一取得两位数增速的保险企业。中国人寿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38%,增速排名第二,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则分别以4.13%和3.74%的保费收入增速排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以1.88%的保费收入增速垫底五大上市险企。

今年以来,五大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分化较大,规模相对靠后的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增长连续三个季度在五大险企中取得领先位置。而规模最大的中国平安则不尽如人意,年初至今的保费收入增速在五大上市险企中均排名垫底。

利率持续下行配置难度加大

今年初,伴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经济增速放缓、低利率环境持续以及“资产荒”加剧,对保险业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

关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是疫情对保险业务产生影响;二是去年有税收政策一次性利好,净利润基数较高;三是会计评估假设调整,传统险准备金“补充”计提,对人身险业务的当期利润影响明显。例如,中国人寿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增加9月30日寿险责任准备金173.76亿元,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17.47亿元,合计减少前三季度税前利润191.23亿元。

10月22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在的时代是核心资产荒的时代,所以我们现在面临优质资产的稀缺,PPI在下走。所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我们现在要配置的就是核心资产。”

目前利率的持续下行可能进一步造成“资产荒”,增加行业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现金流风险。经济下行引起的资产价格下降和企业经营困难,可能诱发相关企业债务、信托金融产品的违约,进而造成保险资产减值、外部经营风险向行业内传导的风险加大。

10月26日,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舫朝表示,寿险资金负债期限往往长达10年以上,且负债端成本较为刚性。在利率下行以及资产荒背景下,资产端久期低于负债端或导致再投资收益率无法覆盖既定的负债成本,同时也可能造成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压力。在中国,长久期资产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匮乏,保险行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缺口。

“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有相当比例投向债权类资产,对利率敏感性较高,因此受利率下行影响较为显著。此外,随着保险规模增长进入快车道,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快速提升,2011―2019年保险总资产和资金运用余额年复合增速分别达16.6%和16.3%,险资配置难度和压力加大。”王舫朝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险资配置难题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7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87%。其中,其他投资高达7.87万亿元,占比约为38.03%。数千亿保险新增保费和到期再投资资金承受着难以言说的配置压力,这给保险公司出了一道难题。

11月6日,广东某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产品面临净值化转型问题,保险公司正努力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展合作,帮助银行理财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理财子公司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减轻配置压力,优势互补。”

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指出,未来保险资管公司可在加强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引导养老资金加大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配置力度及抓住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契机这三大领域做好提前布局。

“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管公司展示能力优势的重要载体,需找准发展路径,发挥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保险公司应坚定第三方展业,在外包首席投资官(OCIO)模式与资产配置解决方案、FOF、MOM产品等业务领域再做创新。”张剑颖表示。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经济下行、低利率、资产荒、风险加剧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复杂环境下为满足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保险公司正重点布局中长期投资产品,产品由单一类向组合类转型,逐步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上述保险行业工作人员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