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永安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栏目。记者从现场获悉,广东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残疾人托养机构“一床难求”、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省残联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进行了回应。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面对这些需要托养兜底的群体,现有的托养服务能力与现实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以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为例,该院只有480张床位,截至10月底,尚有500多人在轮候。
托养机构“一床难求”怎么破?从性质上看,残疾人托养服务主要分为寄宿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其中,供给与需求差距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寄宿托养上。
因此,针对寄宿托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以居家托养和社区照料为主,依靠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士为残疾人提供上门照料或托养服务,以此缓解寄宿托养的压力。相比于托养机构的高收费,社区和居家照料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更适合作为基础、兜底的托养服务。以此覆盖更多残疾人群体,满足他们的托养需求。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托养机构的增量。如果说居家和社区托养是基础服务,那么寄宿托养就是增量服务。这个增量既要体现在数量上,更要体现在质量上。比如,针对残疾人群体的不同需求,智力、听力、精神、肢体等不同残疾类型,托养机构要提供更精准的照料服务。不仅着眼于基本养护照料,也要包含专业的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从“有所养”上升到“有善养”,给他们创造更多生活、发展的机遇,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就业质量,实现“智志双扶”。
从资金支持来看,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残疾人家庭普遍面临着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将托养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发展方向。早在2017年广州就成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2019年新修订的《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也明确,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经长护评估后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资金支付的问题解决了,各方面供给才能跟得上。通过互助共济的长护险制度,可以大大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料的沉重负担,化解残疾人家庭照护带来的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