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推进中国保险业转型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预计,“十三五”期末中国保费收入达4.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完成规划目标;五年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提高约4倍。

“十四五”将至,中国保险业还需要怎样的创新?在武汉举行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期间,这一问题受到业内人士关注。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董事长徐斌直言,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段主要依靠人力、费用等基础生产要素拉动的高速增长阶段,现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对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增强科技赋能,提高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

为此,要提高知识、信息、技术对发展的贡献率,优化保险市场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强化保险科技投入和应用,驱动行业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效益。

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陆敏则观察到,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当今的“Z世代”保险消费者需求完全不同,更加强调社交、本地、移动和个性化,行业面临获客难度越来越大等挑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老一代不同,如何服务好新一代客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客户群变迁以及科技发展,陆敏认为,行业需要“出圈破圈”,深度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推出模式创新。唯有如此,才可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的话说,“保险科技广泛应用,让以前不可保的东西可以承保,不可控的风险可以控制”,加之核保理赔和客户服务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保险业将为社会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时期保险业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大有可为。

中国再保险集团董事长袁临江则指出,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也是引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全面重构保险生态和商业模式。

他介绍说,保险再保险企业正在更加紧密围绕支持国家战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和服务国计民生等大政方针要求,通过在建筑业、农业、交通、大健康等产业,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整合协同上下游及关联产业资源,深度打造产业互联网新平台,尽可能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多种需求。

创新是未来五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开展创新活动、运用创新技术也有前提。

中国银保监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提醒,创新发展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加强风险防控,确保有利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武汉共识”亦指出,保险业要坚持自主可控原则推动科技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优化保险价值链,推动产品定价精准化、服务供给定制化、营销渠道场景化、风险管理智能化。要发挥保险科技在行业反欺诈工作中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合法权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