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舒琳 葛瑶

上周,A股市场行情愈发磨人。面对持续的调整,不少投资者难掩情绪波动——有人已“躺平”,有人计划加仓,还有人通过分散持仓来抵御风险。在一些投资者眼中,大幅调整或意味着市场将出现更多的投资良机。近期,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高调宣布增加仓位,或趁机对新基金进行布局。

投资者心态起伏不定

“近期我需要安抚很多客户,股民、基民都很焦虑,市场一下跌就来问我怎么办。”某券商财富顾问小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比较“焦躁”。

她透露,不少去年入场的老客户已出现了10%-25%浮亏,近期已不敢再主动向他们推荐基金。“我们去年给老客户猛推基金,结果现在老客户还被‘套’着,现在给他们再推新产品也没用。” 小刘苦笑着表示:“更不敢向新客户推荐基金。当下我们也拿不准市场会不会继续调整,万一让人家亏了钱,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也就破灭了。毕竟在亏损面前,一切解释都是苍白的。”

面对震荡的市场,基民普遍感到沮丧。“80后”基民小马,在去年听了同事、朋友以及客户经理推荐,陆续买入十几只基金,持仓中的一部分品种为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主题基金。然而,在持有一年多时间后,仍有不少品种浮亏20%以上。她感叹说:“割了,尴尬;不割,痛苦。作为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没想到‘栽’在了基金上。”

与小马境遇相似的基民小李表示,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让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明显转变。2021年,在他的认知中,“跟风买涨”就能赚钱,“进场要快,挖掘市场热点然后快速买入就可以赚到钱”。然而,2022年的行情让他备受打击,“买的白酒、医药等主题基金已经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以后都不敢买入主题基金了”。

焦虑的不止基民,基金经理的心情也随着市场起起伏伏。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心理压力很大。一位私募人士称:“今年回撤相对可控,还能扛得住,但现在我的情绪波动非常大。”在上周市场大幅调整时,他连发26条微博吐露心声。他还讲述了自己在3月9日“崩溃”的心路历程:“上午我的心态还比较好,等到中午,一看微信群里大家的情绪就知道情况不对了。再到下午,看到市场走势,人一下子就傻眼了。”

有人焦虑,也有人直接“躺平”。一位基金经理直言:“最近没减仓,也没钱加仓。没能力预判,只能干脆‘躺平硬扛‘了,指望成长股逐渐消化估值。”不过他强调,即使是“躺平”,也相信自己投资组合中的成长股质地和业绩“扛得住”。对于后市走势,他并不悲观:“今年肯定能企稳。”

还有基金经理通过分散持仓应对风险。有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从去年8月份以来,投资难度急剧增加,市场进入博弈状态,逻辑演变为“既看长期又看短期”。从长逻辑来看,热门板块已没有预期差,部分赛道估值高企,仅在窄幅波动时具备机会;短逻辑则需要催化剂,且对于股票要求极高,企业既需要具备高增长特质,又不能有任何瑕疵,很难找到这类标的。“我的应对策略是在优选个股的基础上分散投资,分散到六七个行业,最多时配置了十个行业。”近期他判断,市场风格演变为更注重短期逻辑,导致个股的股价大幅波动。为降低风险,他进一步分散持仓。“去年我的持仓中有不少‘非主流’股票,但流动性都比较好。但从去年12月以来,持仓更加分散,且持仓中有不少中小市值品种,重仓股占比较之前还有所下降。”

部分基金经理增加权益仓位

市场持续波动为投资增加了难度,但与此同时,前期估值高企的热门赛道已经跌出“黄金坑”,不少基金经理趁机布局。上周,在市场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交易日,部分私募人士已高调表示,市场调整时看到了很多投资机会。

百亿级私募希瓦创始人梁宏表示:“我看到一地黄金。但是很多投资者跟我强调风险。我只知道我想买的东西现在很便宜。他们嘴巴上的风险只是可能的波动,或者是现在阶段下跌的理由,并不是这个公司本身的价值和前景。”梁宏还称,波动不是风险,看错基本面才是风险。

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高云程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你真觉得买的股份是企业的一部分,如果你真觉得这些企业的一部分是你拥有的生意和资产,那就关注这些生意本身的变化。”

部分基金经理悄然增加权益仓位。一位成长风格的公募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投资组合在近期出现了较大回撤,但他并没有降低权益仓位,反而逆市加仓,“我判断目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估值处于中性水平,因此仓位还是保持较高水平。”这位基金经理还表示,如果仓位降低了,市场一旦反弹,必定会错失一部分收益。“我的风格就是这样,虽然目前回撤幅度不小,我也不是很开心。但我至少知道自己每天在干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要比结果更重要。”

沣京资本合伙人、投资经理吴悦风在社交媒体上高呼:“要做一个逆行者。”他说,目前仓位已提高至相对中性位置。整体而言,对市场并不悲观。

知名私募人士、进化论资产总经理王一平表示:“在这个位置抄了点底。之前仓位比较轻,这里回补一点仓位。”还有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近两日的仓位已快速提升至八成左右。

此外,近期的市场调整也给新基金提供了较好的建仓机会。一位近期新发产品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调整提供了比较好的布局机会。市场会错杀一部分有性价比的资产,从优化组合配置、增加资产可选择范围的角度来看,当下时点布局难度相对较低。不过,市场回到上行趋势的过程或许比较缓慢曲折,因此尚不具备系统性投资机会,在个股选择上更为审慎。另一位港股基金经理也表示:“我既担心市场继续调整,又希望多调整一些,低位时布局反而比较好操作。”

短期市场面临不确定因素

除了机构投资者,不少基民也踊跃“掘金”。一位券商人士透露,权益产品销售方面,一些持有期产品出现了几十万元级别的申购单。此外,公司销售的私募基金产品在当月整体呈现净申购状态。

实际上,与市场热度居高不下的“沸点”时相比,“冰点”往往是相对好的投资时点。据银华基金分析,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为测算指标,每次都在发行“冰点”期买入基金并持有三年以上,盈利概率接近90%。同时,若将同一年的“冰点”期与“沸点”期的入场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冰点”期入场的收益也显著高于“沸点”期。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纷纷发文,对投资者进行心理按摩。汇泉基金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我们与投资者共同感受着、经历着,也同样感慨着,我们十分理解在此市场行情下投资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金鹰基金也发文安抚投资者称:“在市场不断调整,大部分人开始恐惧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坚定长期投资理念,静待时间玫瑰花开。”

对于后市走势,华夏基金发布观点称,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股票有涨就有跌。只要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投资者不用过度悲观。回过头来看,恐慌性下跌往往是布局时机。华夏基金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旦外围局势缓和,商品价格稳定或回落,市场对情绪扰动因素脱敏,大概率会企稳或反弹;从交易层面来看,近期市场止损盘较多,指数在企稳前大概率会有所缩量,如果外部环境配合,缩量后指数走平,就会形成明显的企稳信号。不过,华夏基金同时提醒称,市场风险是结构性的,而非系统性的,持续单边下跌的可能性较低,考虑到短期不确定性因素仍在,指数层面仍有反复波动的可能。

广发基金投顾人士预计,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结构性机会,整体而言更加看好小盘成长风格,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美联储政策将于本月落地,市场对此预期较为充分,政策落地带来的影响有限;二是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市场信心有望加强,风险偏好可能会有所提升;三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成长风格板块调整已经较为充分,部分细分行业的景气度已得到确认。

“短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的确较多。”泊通基金总经理卢洋坦言,地缘局势的走向较难预测,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了市场对于未来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同时叠加绝对收益产品止损和两融资金平仓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放大了调整的速度和幅度。不过他同时指出:“在稳增长预期强烈,利好政策接连落地的背景下,后续经济和企业盈利预期逐步改善,短期市场调整更多是流动性层面的原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