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洪小棠如果说今年的极端行情让权益类基金集体折戟,那么,在监管鼓励长期业绩的背景下,如果拉长时间维度至5年,可以发现,有部分基金还是未能带给投资者良好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Wind数据,运作满5年(2017年5月之前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2105只,这些基金中,绝大部分5年来的收益为正,不过仍然有52只基金亏损。
其中,民生加银基金旗下民生加银精选以5年来亏损超26%成为垫底者。而记者盘点发现,不仅是权益产品,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固收产品亦受到重创,近段时间以来多只产品遭遇清盘。
记者就旗下产品业绩与基金经理频繁更换等问题联系民生加银基金采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予置评。
时间“毒药”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5月31日,近3年和近5年均亏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计24只,民生加银精选、方正富邦创新动力A和东吴国企改革A成为近5年业绩“差生”,上述三只产品近5年回报分别为-26.24%、-25.55%和-21.79%,近3年回报分别为-15.76%、-20.92%和-10.21%。这也意味着,若基民持有上述三只基金5年时间,不但未能获得收益,反而亏损超两成。
其中,民生加银基金旗下民生加银精选基金以亏损26.24%,成为近5年同类基金业绩排名的“队尾”。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近5年,其业绩比较基准涨幅为19.61%,同期沪深300涨幅12.49%,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幅76%。也就是说,民生加银精选不仅跑输同期沪深300和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时也垫底同类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民生加银精选成立于2010年,成立时为股票型基金,2015年第三季度变更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率为1.50%。2016年年底以来,这只基金的规模一直在1.10亿元至2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民生加银精选规模仅为6100万元,个人持有比例超85%。
5年6位基金经理
此外,民生加银精选近5年间更换了6位基金经理(包括双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平均管理产品年限不足1年,例如,刘旭明自2018年9月20日任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次年3月便离任。
由于每位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策略和逻辑可能不同,频繁更换基金经理或会对基金的稳定运作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管理民生加银精选的基金经理为施名轩。施名轩的简历资料显示,施名轩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方正证券研究所任行业研究员;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在中信建投证券任策略分析师;自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兴业证券任行业分析师;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担任权益投资经理助理。
2019年7月,施名轩加入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曾任基金经理助理,9月9日即与基金经理吴鹏飞共同管理民生加银精选基金。4天之后的9月12日,于2020年8月13日开始管理民生加银精选基金的吴鹏飞个人原因离职,该基金由施名轩独立管理。从履历看,施名轩在管理民生加银精选之前,尚未单独管理过一只基金,是一位新基金经理。
一只超10年的老基金,被产品独立投资年限不足一年的新基金经理执掌,这一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是老基金成为了新人的“练手基”。
从该基金经理持仓来看,其2021年9月上任,同年四季度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消费赛道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仅过去三个月,次年一季度,贵州茅台便消失在十大重仓中,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赛道龙头宁德时代,彼时宁德时代虽有所下跌,但其估值仍处较高位置,随后宁德时代因业绩披露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而股价下探。
对比2021年四季度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换血”七只。
平均换手率达1287.47%
十大重仓股换七只,大幅度的调仓背后,可以看到该基金的换手率非常高;而且高换手率在这只基金身上,并非从该基金经理上任才出现。
近5年来,民生加银精选的平均换手率高达1287.47%,也就是说,每年持仓换血至少12次。而根据天相投顾数据,2021年度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换手率为241%,也就是说,民生加银精选的换手率是同类基金平均值的5倍以上。
近5年来,超高交易频率不但没有给持有人创造超额收益,反而因为产生庞大的交易费用,进而损害净值。
根据2021年年报显示,民生加银精选基金的交易费用达到163.68万元,该报告期末,这只基金的规模仅为7155万元,也就是说,交易费大约占到基金资产的2.2%,比1.5%的管理费还高。
此外,频繁交易使得该基金买入股票金额为5.74亿元,买出股票的金额为6.07亿元,合计交易额为11.81亿元,为该基金期末规模的16.51倍。
固收产品亦“掉线”
作为千亿级规模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民生加银基金非货管理规模1037.14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为658.19亿元,占非货管理规模的63%,而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为244.19亿元,占非货管理规模的23%。
一直以来,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固收资产条线往往是传统强项,民生加银基金也不例外。但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固收条线却纷纷受到重创,多只产品遭遇清盘。
其中,在民生加银基金运作满5年的基金中,除了民生加银精选,还有民生加银鑫享和民生加银信用双利两只债券型基金近5年与近3年业绩均为亏损,民生加银信用双利C近5年来和近3年来收益分别-16.55%和-18.70%,民生加银鑫享C近5年来和近3年来收益分别为-12.75%和-22.23%。
债券型基金一向被宣传为稳健的固收产品,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回撤?
根据民生加银鑫享2021年三季报显示,民生加银鑫享彼时重仓了多只地产债,如20大连、16魏桥05、20融创02等。
不过,今年3月30日披露的基金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在民生加银鑫享重仓债券中,上述地产债已消失不见,主要持仓换成了国家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期末公允价值分别为2.63亿元和2.31亿元,占比分别达53.5%和47%,而企业债券持仓已减持至7109万元,占比降至14.47%。同期,该基金股票持仓为零。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民生加银鑫享资产规模约4亿元,较2016年10月31日成立时的50亿元相比,降幅断崖式下跌超九成。且该报告期内,民生加银鑫享未有申购,当期赎回金额超15%。
旗下固收产品的业绩不佳,民生加银基金近段时间以来期清盘基金数量明显上升,自去年10月份以来,就有包括民生加银康利、民生加银汇利等多达8只固收类产品遭遇清盘。
权益、固收等产品的折戟,让刚刚启程不久的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基金投顾品牌“加银投”遭到质疑,作为“资产配置团队掌舵”以及“解决居民投资痛点,通过科学的股债配比,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优化收益风险比,追求更好的投资体验并努力获取长期回报”等宣传语的民生加银基金,该如何优化旗下多只基金业绩不佳的情况,是摆在该公司的重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26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了一则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李操纲于3月25日离职,离职原因显示为“个人原因”。自3月25日起,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一职暂由该公司董事长张焕南代任。
记者就旗下产品业绩与基金频繁更换等相关问题联系民生加银基金采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