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经纬6月27日电 (薛宇飞)26日,一位私募机构合伙人、基金经理的文章在金融行业传开,在表示“以后不再公开发文章了”“大部分时间也不会接受公开采访了”的同时,她还详细列举标准,公开征友。985以上大学、颜值在人群中前20%等标准,让社交媒体瞬间沸腾。这位私募基金经理也有些吃不消了,她称大部分报道文章都是“断章取义”。

附带征友信息的文章火出圈,看似偶然,也是必然。这家私募机构和当事人的文章向来不走寻常路,观点犀利、表达活泼,加上过往业绩尚可,让这位女私募经理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但是,犀利的观点、独到的见解适用于对市场走势、行业发展的判断,当这种大胆表达遇上谈风说月,就具备了八卦新闻的爆点,再加上当事人携带的“财务自由,人格自由,社交自由”的光环,让事件被媒体及舆论关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主动曝出猛料,导致舆论走向不可控的方向,当事人自然是不舒服的,但这又能怨谁呢?知名度的提升一直都是双刃剑,在放大的声音时,也可能会困住你的脚步。要知道,聚光灯下不止能照出姣好的容颜,褶皱的衣领也可能随时抢镜。大胆表达的前提是小心求证,求证这种表达是否合时宜、合场景。

另外,附带征友内容的文章,发在当事人所在的公司微信公众号上。翻看这家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发现,除了发布了不少对经济大势、行业发展的分析文章外,过往还发布了当事人个人生活的一些文章,例如吃饭、交友。

在企业公众号上发布个人生活文章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便当事人是这家私募的实控人兼合伙人。企业公众号发布老板个人生活类文章,虽无伤大雅,但也难说是恰如其分。企业与个人本身就是两个主体,在经济生活中承担着各自的角色,在企业公号讲企业,让表达欲望强烈的老板在个人平台讲生活,才更为合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