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耿倩 上海报道
7月21日,申万菱信基金公布旗下65只(份额合并计算)产品第二季度报告。从规模上看,公司规模并无进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公司规模仅为720.22亿元,比2021年年末的786.95亿元下降了64.13亿元,远不及2015年的千亿巅峰时期。
(资料图片)
公司整体规模没有进步迹象的同时,新发基金规模也远不及去年。截至目前,申万菱信基金今年新成立了9只基金,新发行规模仅为18.37亿元左右,而公司在2021年全年,新成立基金募集规模已高达163.75亿元。
此外,今年7月公司迎来年内首个募集失败基金,基金经理还是任职经验长达10年、曾在2015年获得“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的付娟。从二季度报告来看,其产品业绩和管理规模均表现平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付娟在管规模为78.74亿元,远低于2021年年末的101亿元;业绩上,付娟旗下大多数产品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仅仅超出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的1%-2%左右,最高超出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3.3%。其代表作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年度回报更是亏损了4.82%。
对于今年新成立基金规模较去年大幅缩水、新基金募集失败原因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于7月18日致函申万菱信基金,但截止发稿未获得回复。
同质化产品或成为新基发行失败导火索
公司官网信息显示,申万菱信基金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申万宏源证券持股比例67%,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持股比例33%。
本报记者发现,二季度公司整体规模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据同花顺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申万菱信公司规模仅720.22亿元,比2021年年末的786.95亿元下降了64.13亿元,行业排名也退后至67/188。要知道,成立于2004年的申万菱信曾在2015年凭借分级基金创造了千亿规模,随后的几年当中公司整体管理规模逐渐下降,最低的时候曾在2018年末达到不足300亿元。
此外,新发基金规模也远不及去年。7月18日,申万菱信公布旗下国证200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这是公司今年以来成立的第9只新基金。记者统计发现,截至7月18日,申万菱信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仅为18.37亿元左右。而公司在2021年全年,新成立基金数量为16只,募集规模高达163.75亿元。相比之下,公司发行新基金规模比去年低很多。此外,从基金产品数量来看,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共有140只基金宣告成立。
今年7月,申万菱信基金迎来年内首个募集失败基金,该基金基金经理还是任职经验长达10年,曾在2015年获得“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的付娟。
7月6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2年1月21日经许可准予注册募集,于2022年4月6日开始募集,截至2022年7月5日募集期限届满,因未能满足《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而早在今年4月,付娟旗下的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就已经延长过募集时间。申万菱信基金早4月20日发布公告称,经基金管理人申万菱信与基金托管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一致,决定将该基金募集时间延长至2022年7月5日,即基金的认购截止日由2022年4月25日变更为2022年7月5日。
尽管将募集时间延长了两个多月,仍旧挽回不了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发行失败的结局。对于基金发行失败的原因,公告中并没有过多说明,但或许同付娟在类似时间段发行同质化新基有关。本报记者注意到,付娟早在6月18日新成立了另一个基金——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
据了解,付娟的这两个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时间上,以上两只新基金发行期存在重叠之处。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募集期为2022年5月23日至6月24日,而此次发行失败的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募集期为2022年4月6日至2022年7月5日;在产品类型上,以上两只新基金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在业绩比较基准上,两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均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5%+恒生指数收益率*10%。
在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看来,基金经理发布同质化产品对市场和投资者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发行同质化产品容易导致集体建仓和集体抛售,放大市场波动,形成暴涨暴跌。而且,同质化产品,每支基金表现几乎一致,很少会有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此外,产品同质化也可能导致不同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大同小异,不利于投资人通过建立基金组合来分散投资风险。”他表示。
管理层历经大震荡
6月21日,申万菱信“明星基金经理”付娟旗下6只产品公布最新季度报告,但不管是从规模还是业绩上来看,都表现平平。
在规模上,截至二季度末,付娟在管规模为78.74亿元,远低于2021年年末的101亿元。在其管理的7只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为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截至二季度规模为36.94亿元;其次为成立于2021年9月6日的申万菱信乐同混合,合计规模为12.14亿元;规模超10亿元基金还有申万菱信乐享混合,为10.96亿元。
从业绩来看,付娟旗下产品也表现一般。根据最新季报,申万菱信智能汽车净值增长率远低于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以申万菱信智能汽车A为例,报告期内基金净值表现为9.20%,而同期业绩基准表现为12.22%,拉长时间线,该基金半年内净值增长率仅为-15.16%,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4.39%。
而付娟其他5只基金虽然二季度净值增长率均为正,但大多数仅仅超出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的1%-2%左右。其中申万菱信双利混合是超出同期业绩基准最多的产品,以申万菱信双利混合A为例,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4.22%,超出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3.3%。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付娟代表产品,申万菱信新经济混合年度回报亏损了4.82%,同类排名1507/2206。
一面是明星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一般,另一面是申万菱信基金在今年损失了一名任期长达8年的老员工。
2月17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的医药先锋股票变更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孙琳因个人原因于公告日离任并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并由双基金经理之一的杨扬继续管理。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孙琳曾于2009年加入申万基金,并于2014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直到今年2月17日,截至离任在申万菱信任职约8年。
然而,孙琳不是申万菱信基金今年唯一离任的“老将”。今年1月21日,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张文洁因工作安排离任申万菱信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该基金由韩玥独立管理,张文洁根据工作安排拟担任其他岗位。随后,任职年限超过7年、在公司任职近4年半的龚丽丽也在今年3月离职。
年内,申万菱信基金董事和管理人员也遭遇频繁变动。6月29日,关于公司董事变更情况的公告表明,申万菱信基金董事刘郎、杨正平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另经公司2022年度第二次股东会审议通过,李琦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白虹、白硕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此外,王伟和张丽红两位副总经理也均在今年离任。
关于公司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纷频繁离职的原因及影响等,本报记者以采访函形式发送至申万菱信基金邮箱,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姚旭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董事与高管变动对基金公司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短期可能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冲击;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也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正面作用。“大型基金公司其经营管理制度比较完善,高管变动影响程度较轻;对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公司经营则会有较大影响。随着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高级人才的流动属正常现象,这也有利于管理层的优化调整,打造更加专业的核心团队,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他进一步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