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璐
(资料图片)
2022年接近尾声,公募基金行业高管人士变更也趋于频繁。仅在12月23日至24日两天,就有泰达宏利基金、圆信永丰基金、上银基金、蜂巢基金、融通基金5家基金公司公告高管出现变动。截至25日,基金公司12月以来高管变更人数及涉及公司数量均已超过10月、11月。
事实上,这还仅仅是今年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更的冰山一角。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124家基金管理人旗下308位高管发生变动,已经连续第四年超过300人,显示行业高端人才流动剧烈。
泰达宏利迎两位资深老将
12月23日晚间,泰达宏利基金的一则高管人士变动公告引起了市场关注。因董事会改组,原董事长傅国庆离任。招商基金原总经理金旭出任公司董事长,高贵鑫则出任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金旭从业时间长达30年。她曾于1993年7月至2001年11月任职于证监会。此后,先后在华夏基金、宝盈基金、国泰基金、招商基金、招商银行等多个机构任职,是一位具有监管、外资、公募、银行等多方经验的资深人士。2022年11月,金旭加入宏利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高贵鑫也是拥有二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老将。巧合的是,金旭与高贵鑫在华夏基金和国泰基金任职期间均有重合,如今,拥有类似经历的二人合作,或许会有新的火花。
数据显示,泰达宏利基金成立于2002年,发展20年后的基金资产规模仍不足千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泰达宏利基金在管公募资金规模为628亿元,在190家同业中排名第69位。
而同为2002年成立的招商基金,在金旭管理前的2015年初基金资产规模为1164亿元,2021年末基金规模已经超过7441亿元,增长了五倍有余。“不排除有这样的考量,毕竟金旭在基金规模提升方面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还有多家公司官宣新高管
在泰达宏利基金宣布迎来两位新高管的同一天,圆信永丰基金、上银基金、蜂巢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发布了重要人事变动公告。
12月23日,圆信永丰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任命胡荣炜为公司新任董事长,任职日期为12月21日。自新任董事长任职之日起,郑华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作为22家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圆信永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由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台湾永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圆信永丰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为348亿元,较二季度的403亿元略有下滑;排名也从第85位降至第90位。从产品结构来看,其权益投资比例占据大头,非货币资产合计达313亿元。
记者注意到,今年11月初,圆信永丰基金曾公告称,副总经理江涛因个人原因于11月3日离任。此时便有消息称他已回归老东家融通基金。12月24日,融通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江涛将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融通基金三季末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1128亿元,排名第47位。
与此同时,上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原副总经理尉迟平接任总经理职务,原总经理刘小鹏因个人原因离任。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银基金在管公募资金规模为1170亿元,排名第45位。
此外,还有蜂巢基金公告任命杨超为首席信息官。
不难发现,上述基金公司均属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成立较晚或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发展会相对艰难,有些“急于求成”的股东会希望通过换帅来打开局面。
如何看待高管频繁更迭
近年来,基金投资已经广泛融入国民的理财生活,行业规模迅速增长。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已达26.7万亿元。迅猛发展的同时,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高管的频繁变动也是表现之一。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124家基金管理人旗下308位高管发生变动,已经连续四年超过300人。其中,副总经理更换最为频繁,年内有121名副总经理出现职务变更,共涉及79家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出现变动的基金公司则分别有40家、31家。
“一般而言,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是机构聘任的职业经理人,需要多年投研经验和管理经验,会以市场化招聘的方式进行。”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通过市场化招聘的高管,在前期需要经历一些磨合,例如在股东的风格和诉求方面。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近年来,股东方对高管的考核标准日渐严格,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与公司发展理念是否契合、能否承担起经营管理的责任等方面原因均会导致其职位变动,但过于频繁的人事动荡会给公司治理带来挑战。
事实上,公募基金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团队稳定和掌舵者实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两年竞争越发激烈,头部效应逐渐凸显,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着更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这或许是此类高管变动频繁的主要原因。
“资管行业迅速发展,基金高管需求加大,公募高管呈现高频变动在情理之中,未来这一趋势或会延续。”一位基金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打造好的公司文化、具吸引力的职位条件等,可能会加大对同行业高管和核心投研人才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