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宝鸡陈仓,沃野田畴绿叶翻卷,山梁沟峁花椒飘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东部川塬到西山地区,广袤的陈仓大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搭建擂台比武平台,锻造本领过硬的乡村振兴尖兵;聚焦山区特色农业、川塬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聚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实现从生态美到发展优的跨越……
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突破西山”战略,有力改善了群众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陈仓区 资料图)
党建领航 锻造振兴主力军
近日,在陈仓区贾村镇,一场别开生面的擂台大比武点燃了基层干部的竞赛热情。31名驻村第一书记同台竞技,在激烈角逐中全面展现乡村振兴风采。
擂台大比武设置了表现评分、业务知识测试、实绩展示和现场提问等环节。参赛的31名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登台,通过上台展示、回答提问等方式,展示实绩、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这次擂台比武检验了我两年来的工作成绩,也让我看到了其他优秀驻村干部的长处。今后,我还要及时充电赋能,锻造过硬本领,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赛后,参赛的陈仓区县功镇李家崖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晨阳信心满满地说。
这场锤炼干部作风的擂台比武,是陈仓区将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陈仓区深入实施“红旗引领145”行动,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建强振兴队伍,开展头雁领航、能雁带动、睿雁引智、雏雁展翅、群雁齐飞“五雁工程”,建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产业振兴 夯实振兴主心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7月中旬,陈仓区赤沙镇的3.5万亩花椒迎来丰收采摘季。作为西部山区最大的花椒集散地,赤沙镇花椒年产量200余万公斤,年产值约2.2亿元,人均年增收85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以上。
7月17日,来自各地的客商在赤沙镇花椒交易中心忙着采购发货,鲜红的花椒散发着浓郁的椒香,市场内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
“从7月11日开市到现在,赤沙镇花椒交易量达2万公斤,交易额累计100多万元。”益利花椒合作社理事长马尔利说。
为了做强花椒产业,陈仓区积极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花椒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术培训指导,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为椒农教授栽植、修剪、施肥等作务技术。如今,每个村都有花椒种植的“土专家”和“技术能手”,他们种植的花椒已远销北京、重庆、郑州、武汉等城市。
近年来,陈仓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优势禀赋打造特色产业,以高质高效换取高附加值,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
文旅融合 融出振兴好光景
陈仓区西部山区山大沟深,但自然风光美。该区依托大水川、九龙山旅游景点带动效应,发展乡村游、休闲度假等业态,相继打造出大水川民乐园、翟家坡民宿农耕文化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们以陈仓区西山旅游专线为主线,挖掘西山酒歌等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香泉、坪头等文化旅游名镇,并辐射带动沿线村庄,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陈仓区副区长杨利刚说,如今有1.3万多名当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其中800多名脱贫人口直接在企业务工。
大水川景区旁的香泉镇南峪村有285户村民,以往村民靠外出务工、上山挖药材、种植作物为生。景区建成后,一部分村民在景区上班,挣起了工资,还有一部分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以及销售土特产,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据了解,去年以来,陈仓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100多万元。
“下一步,结合全省‘三个年’活动,我们要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产业就业扶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接续接力推进全区乡村全面振兴。”陈仓区委书记马霄说。(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