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昆明“火”了。上个月底第一财经发布《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昆明在337个中国地级以上的城市中,挤进了金字塔尖,首次入选15个“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而且将一些东部沿海大城市挤了下去。
这一榜单评审委员会认为,作为2019城市排名中新上榜的城市,昆明具有显著的人才吸引力,这也表示昆明多样性生活方式有了跨越的进步。
当然,对此很多人会问,“昆明凭什么成为新一线城市,”甚至有人提出昆明一个三线城市怎么能成为新一线。
那么,昆明的现在和未来到底是怎样的?
是该昆明爆发了?
昆明进入“新一线”挤掉的是无锡,虽然很多人质疑昆明GDP总量不如无锡等沿海城市,但实际上,昆明的GDP总量在20年前也不落后于很多中部甚至东部城市。比如,2001年,昆明GDP为673亿元,合肥和南昌也分别只有363.02亿元和485.12亿元。
在西部地区城市中,就GDP总量来看,昆明也一直保持第四的位置,排在重庆、成都和西安之后。这四个城市中,成都和重庆总量相差不大,而西安和昆明也不分伯仲。2000年,西安和昆明的GDP分别为689亿元和626亿元。
然而,20年来,昆明虽然一直保持第四的位置,但是与西安的差距越来越大。2018年,西安全年实现GDP 8349.86亿元,昆明市该年GDP则为5206.89亿元。西安目标是到2021年超过万亿元,而昆明2020年目标是超7000亿元。
如果跳出西部区域去比较,更能发现昆明在这20年发展缓慢。比如,本世纪初,昆明GDP总量是合肥的近1.7倍,到现在不到后者的七成。可以说,相比其他城市,这20年是昆明失去的20年。
昆明与西部前三位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开始落入到与其看不上眼的贵阳之间的竞争。2018年贵阳实现GDP 3798.45亿元,而2000年时,贵阳GDP总量不及昆明的一半,仅为265亿元。贵阳也从2000年西部地区第9名晋升到2018年的第5名,逼近昆明。
贵阳以大数据为突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先后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贵安新区也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最近几年接棒重庆成为全国城市增速冠军。反观昆明,似乎毫无建树。
这20年来,西部地区前几位的城市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长期打擂台,处于外界的聚光灯下,相继成为明星城市,城市知名度、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而在这种激烈的氛围下,昆明却显得很佛系,很少发出声音,参与城市竞争。
失落了20年,昆明这个西部老四是否该觉醒了呢?或许有些危机感,这种状况在最近两年开始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指标就是,云南和昆明经济增速开始大幅提升,位居全国前列,大有领跑的趋势。
云南省2018年GDP增速为8.9%,西部地区排名第三。昆明市2018年GDP占全省GDP总量的29.12%,GDP增速8.4%,其增速在省会城市中名列贵阳和拉萨之后。
这一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昆明工业的发迹。昆明市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昆明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68倍,冶金工业增长21.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6.4%。
今年一季度,云南GDP增速超过贵州,位居全国第一。而昆明全市GDP为1119.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比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一季度昆明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4.3亿元,增长7.3%,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难能可贵的是,昆明的增长是逆势上扬。
那么,按照轮流坐庄的态势,在重庆、成都、贵阳和西安之后,是该昆明爆发了吗?
梳理昆明的数据不难发现,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烟草工业和石油项目的带动。1~3月,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1.3%,较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其次是石油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一季度中石油炼化项目加工原油255.17万吨,完成产值136.59亿元,增长6.3%,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2%。
几经波折的中石油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于2017年8月投产,根据官方材料,到2018年8月28日,这一项目原油加工达1050万吨,生产汽油、柴油、航煤、液化气等产品94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560亿元、税费151亿元。
可以看到,带动昆明增长的还主要是传统产业,则增长后劲值得注意。昆明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工业不强、服务业不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等还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短板和弱项。
未来的潜力空间
对于昆明发展滞后,一些云南人在网上发问,“为什么国家不重视云南,不重视昆明”。但事实上国家对云南寄予厚望。2011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的地位更加突出。
其实,昆明的“野心”已经显露无遗。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发挥好云南主战场作用,昆明提出要找准昆明在融入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加快昆明对外开放步伐。于是,昆明形成了到2030年分三个阶段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7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功能基本显现,国际通达性明显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新兴产业开始形成集聚态势,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阶段:2021年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特征初步显现。到2025年,全市GDP达到1.19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开放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在西南地区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阶段:2026年到203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到2030年,全市GDP达到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8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美元。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更加凸显。
其实这一计划已经得到国家的支持,并铺展开来。比如,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昆明被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位列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厦门之前,规划要求强化国际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
云南战略的核心在昆明,昆明的方向在于向南向西。未来云南将以昆明为中心,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连接上海至瑞丽、临河至磨憨、济南至昆明等运输通道,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交通合作,逐步构建衔接东南亚、南亚的西南国际运输走廊。
昆明也有这样的基础。2018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5.95万架次,旅客年吞吐量达 4708.81万人次,跃居全球第35位;截至2018年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其中国内270 条,国际和地区78条,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34个,位列全国首位。
根据云南省政府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近期目标到2030年,实现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远期目标到2050年,满足旅客年吞吐量1.4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00万吨。
不只航空,昆明的潜力空间还在于泛亚铁路的建设。在中老铁路、中缅国际铁路、中泰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构建起以昆明为起点的泛亚铁路网。目前,玉磨铁路、大瑞铁路正在冲刺,未来2~3年,这些重要的铁路线路会相继开通。
当然,昆明将与南宁展开竞争。广西和云南是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的两个省份,在面向东南亚的发展中,都自称是龙头,而且城市定位也一样,竞争不可避免。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未来谁是面向东盟的真正龙头,昆明还是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