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母公司及旗下产品年报相继披露,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也浮出水面。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4月8日,已经披露相关数据的6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在2019年累计实现收入约350亿元。其中,在权益市场上行、公募基金大额“吸金”的背景下,多家机构2019年管理费收入上涨,且超过10亿元。不过,也有机构管理规模、收入同步下滑,分化进一步凸显。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机构管理费收入下降源于规模的明显缩水。同时,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等现状也在加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缩减。

从整体数据来看,62家机构合计实现管理费收入350.01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以36.26亿元暂居首位,汇添富基金和嘉实基金也分别达到26.01亿元和25.29亿元,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另外,南方、富国等12家基金公司2019年的管理费收入也超过10亿元。

但工银瑞信基金、中银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部分机构则出现了管理费收入下滑的情况。2019年工银瑞信基金管理费收入约为22.32亿元,较2018年同比下降14.05%。同期,中银基金和东方红资产管理也分别下滑11.6%和12.76%。对此,东方红资产管理母公司东方证券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东方红资产管理在产品设计时,采用了长期封闭产品到期计提附加管理费的模式。2018年有基金产品到期计提了附加管理费,导致该年度管理费收入基数相对较大。

沪上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权益类产品多采取长期封闭的模式,部分基金更针对封闭期间获取的超额收益计提15%的附加管理费。据了解,2018年东方红睿元单只产品计提的附加管理费就超过1亿元,但到了2019年则未有产品到期,也就导致管理费收入变相减少。

北京某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坦言,一般而言,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是其管理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规模下降明显,则该年度管理费收入也将受到影响,这一情况在中小型基金公司方面较为常见。

“另一方面,在优质标的相对有限的同时,公募基金数量却快速增长,也导致近年来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逐渐显现。”该内部人士补充道,“尤其是指数基金、债券型基金等,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在产品本身不具备明显特征之时,‘低费率’往往就成为基金公司的手段之一。另外,有些基金公司对存量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进行下调也直接导致了管理费收入的减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影响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不只是管理规模,资产管理结构同样重要,即公司产品是零售业务的占比高,还是机构的业务占比高。杨德龙称,零售的公募基金一般需要借助银行、券商、第三方销售机构代销,其中代销所要支付的尾随佣金较高,基金管理人能够获得的管理费收入更少。相较之下,机构业务,尤其是管理费率较高的权益类基金,则能为管理人带来更多的管理费收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