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将刊发记者班娟娟、王文博采写的文章《文旅产业迎强劲复苏 十万亿级市场可期》。摘要如下:
从旅游行业全面停滞,到跨省团队旅游恢复;从出游热度持续上升,到旅游投融资项目密集签约……即将过去的2020年,文旅行业在战“疫”复苏中加速前行。一部分重点地区与重点产业迎来机遇期。同时,疫情倒逼旅游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布局,旅游行业提质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指出,大众旅游的新时代,小康旅游的新阶段已经来临,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将逐步形成。随着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需求侧改革的加快牵引,文旅行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将再度按下快进键。
冬季旅游黄金季已至,乌兰浩特市正在积极筹备以“红城冬韵 银色之恋”为主题的第四届冰雪旅游季系列活动。目前,240米长的冰雪大滑梯的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风车预计在12月20日全部完工,届时将面向游客开放。
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今,“至暗时刻已经过去,消费信心稳步复苏。”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20)》指出。
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83.4%、87.02%,旅游经济指数创历史新低。不过数月,国内旅游行业开始复业,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69.7%和77.3%,下降幅度收窄。国庆期间,全国国内游客接待量和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恢复到79%和69.9%。
春江水暖鸭先知。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感受到这一暖意。携程集团12月2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利润16亿元,净利润率为29%,与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相比增长99%,业绩远超行业此前预期。这也是疫情以来携程集团首次实现盈利。
随着国内旅游消费复苏,一部分重点地区与重点产业迎来机遇期。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旅游消费迅速升温,呈现巨大潜力;乡村旅游、城市周边度假、体育+旅游、康养、研学等热度持续上升。
疫情还催生了旅游市场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给。康养旅游、近郊旅游、亲子旅游、自驾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快速扩张;旅游企业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加速转型。
文旅行业强劲复苏的背后,是央地一揽子支持政策密集落地。疫情以来,多个部门及时研判疫情影响、了解企业需求,推出财政、税收、社保、金融等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潜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繁荣国内旅游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12月13日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丰富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衍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业内人士指出,文旅行业正在转型阵痛中稳步向前。展望未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即将开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10%以上的综合贡献率。
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敏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近五年来对GDP贡献率均超过10%,居民出游指数达到18.8%,旅游消费大众化已成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将产生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作为高频次低密度的消费模式,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认为,市场呈现细分化、个性化和专项化趋势,供给要更好地实现品质化、定制化以及主题化。他分析,一方面市场下沉很明显,另一方面品质升级诉求非常强烈。需要供给侧创造需求,也需要需求侧来牵引供给。
“旅游业的升级和活力持续迸发仍然需要改革开放这个根本动力。对大型文旅集团而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让更多企业活起来、强起来。”中青旅董事长康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