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大港油田生产原油130.7万吨。其中,老油田产量占90%以上,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大港油田已开发近60年。面对剩余资源劣质化加剧、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效益稳产难度大的情况,大港油田将今年定为开发基础年,开展稳产攻坚战,努力蹚出一条水驱控制递减率的新路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立常态机制

全油田共下水驱控递减“一盘棋”

对大港油田来说,老区产量稳则整体产量稳。进入“十四五”以来,大港油田老区自然递减率呈加大趋势,如果不加控制,将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油气田企业来说,油气产量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面对生产的严峻形势,大港油田积极应对,2022年开始,对各基层单位、各油田稳产状况调研分析,把脉问诊,探寻稳产之策。

在调研中发现,老油田自然递减率上升除了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之外,还与思想认识、研究精度、基础管理不到位等有关系,特别是部分基层单位把稳产上产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打新井、建产能上,对控制递减率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下油藏构造、渗流场、剩余油分布、砂体注采对应关系的分析研究不透,部署井位、编制方案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

经过多轮调查研究,大港油田油气开发系统形成了“注水就是控递减、增可采、提采收率”的新理念,达成了“精细注水是油田开发最成熟、最经济、最有潜力的技术”的共识。

今年年初开始,大港油田统筹油井增产量和水井控递减两项工作,对标股份公司平均水平、兄弟单位先进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动老油田注水治理。同时,把水驱控制递减率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实施,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做好注水工作跟踪评价。

实施过程中,大港油田推行挂图作战,系统梳理地质、井筒、地面、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建立运行大表。月度例会则以运行大表为抓手,盯目标、盯节点、盯责任、盯进度、盯效果,强力推进注水工作方案执行,确保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仅2月份,就梳理出4方面18项问题及需求。

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开启了油田上下共下水驱控递减“一盘棋”的新格局,为高质量推进注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靠前支撑

注水控递减从“精细”迈向“精准”

在注水新理念和新机制的引领下,大港油田科研人员靠前支撑,和各采油单位同向联动,合力攻坚水驱控递减工作。

大港油田以复杂断块油藏为主,构造破碎、砂体小、储层连续性差,给井网完善、提高采收率带来挑战。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原有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攻关形成了高精度油藏描述新方法,创立了“岩芯相、测井相、地震相”多相耦合井震构型精细表征方法,创建了米级断层、厘米级储层构型和渗流场共控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创新了基于地震数据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技术,实现了0.1平方公里小微地质体精准刻画,为精准做好水驱控递减工作奠定了地质认识基础。

以建设国内一流数智化油田为契机,大港油田探索推动港西、港东、枣园、小集等主力油田油藏描述成果数字化、研究过程协同化。创建的精细油藏描述项目智库为成果集中管理、自动发布和共享应用服务提供了平台,大大提升了注水研究的效率和精度,为老井控递减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能。

从影响稳产的主控因素入手,大港油田建立完善了油藏渗流场表征、评价与调控技术方法,推广应用“新井投注植流场、转注修复补流场、增注检管稳流场、调剖分注匀流场”的渗流场调控模式,积极构建“注水有井点、井点有作用、作用能发挥”的注水新格局。

大港油田按照“整装性、整体性、效益性、连续性”原则,形成了“一藏一策”注水策略,即通过提升注水精细程度均衡动用高渗透油藏,通过优化开发层系、注采井网、井身结构提升中渗透油藏井网控制程度,通过提升注水见效程度有效驱替低渗透油藏。得益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大港油田的水驱控递减工作逐渐从“精细”迈向“精准”。

“五大工程”发力

打通增能蓄能“最后一公里”

今天的注水质量就是明天的原油产量。大港油田精心部署“五大工程”,系统推进水驱控递减工作,打通增能蓄能“最后一公里”。

“五大工程”涵盖井网完善“百口井”工程、精细分注“百口井”工程、调剖调驱“百口井”工程、攻欠增注“百口井”工程和注水水质提升工程。每项工程聚焦注水现状中的一个痛点或难点发力,在各个击破的同时形成了一套水驱控递减组合拳。

调剖调驱“百口井”工程重点攻关优化中高渗油藏多轮次调驱技术,优化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开发阶段调剖调驱技术,研发绿色低成本调剖调驱体系,解决中高渗油藏多轮调剖调驱效果难保持的问题。攻欠增注“百口井”工程旨在攻关推广以“增能解堵驱+蓄能吞吐采”为核心的低渗油藏增能注水技术,形成不同类型油藏“增能注水+”技术。

注水水质提升工程,则主要攻关高效常规水处理技术和低渗油田精细水处理技术,解决现有水处理系统适应性差的问题。结合水处理系统运行年限长、设备设施老化严重、水稳定达标难度大等现状,攻关应用高效一体化处理技术,将实施站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针对大港油田低渗开发处理系统的空白,依托枣园/王官屯“压舱石”工程,重点开展膜处理技术试验与示范建设,形成适宜的低成本处理技术。

“五大工程”的深入实施,疏通了水驱开发的堵点,助推注水系统运转更加顺畅高效。截至4月底,大港油田水井措施工作量完成年度计划的48.8%,治理区块注水井开井率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注采对应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同比下降至5.3%,开发形势日趋向好。(记者张敬潇通讯员章晓庆罗波)

专家点评》》》

持续创新支撑老油田稳产  

□罗波(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

在进入开发后期、老井无法依靠地下弹性能量自喷开采的情况下,老油田要通过注水或注入聚合物补充地层能量后开采。对中国石油来说,老油田的年产量占比达到80%以上,而老油田80%以上的产量又来自于注水开发。目前,在老油田开发中,注水仍是技术上最成熟、经济上最有效、资源上最有潜力的开发方式。

和国内其他老油田一样,开发近60年的大港油田经过多轮次的开发调整及注水挖潜,油藏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剩余油高度分散,综合含水率已高达91.6%,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也高达79.2%,整体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同时,大港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不仅内部低级序断层发育,含油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的自然断块占70%以上,而且井网基础相对薄弱,套损套变井数量逐年增加,注采矛盾日益凸显,水驱油藏的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今天的注水质量就是明天的原油产量。注水质量和效果除了与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有关之外,还与人们的思想认识、研究精度、基础管理等有很大关系。只有把注水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推进,才能提高注水质量。大港油田将注水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按照“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技术思路,因藏施策、分类治理,每个月召开专项工作会对注水治理工作进展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月保年,走出了一条以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精准注水控制递减率的新路径,对同类老油田稳产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老油田新增储量劣质化趋势日益加剧,低渗透储量将是推动原油稳产上产的重要接替资源。面对低渗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难题,需要在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加快推动低品位储量向产能产量转化。当前,大港油田聚焦低渗透油藏开发,牢固树立“压裂是根、注水是魂”的理念,并以“压舱石”工程为依托,加大枣园、王官屯、周青庄等地区低渗透油藏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强化技术攻关,优化开发方式,着力打造数个低渗透油藏效益开发示范区,尝试探索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新路径,夯实老油田高质量发展基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张敬潇采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