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大湾区晚会火了,一群内娱音乐人的表现不行,于是又被网友铺天盖地嘲讽。其它角度分析够多了,这里提一个一个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的角度。
据我观察,现在新生代内地文娱圈的人对于台湾文娱还好一些,对于香港文娱除了电影好些(导演和工业还有优势,包括演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它文娱层面似乎既没有认同,也没有尊敬,再加上是官方任务,所以表现非常敷衍。
当然大家口中的实力不行确实是其中一个问题,但 这种发自内心的那种问题。东西不看、技术不学、不想了解、内心没有半点的尊敬,也就不会有半点用心,最终表现很差也就非常正常了。
有人可能说就你“内娱那么烂”,你还敢看不上香港文娱啊?然而是真的。
“大湾区晚会”内娱歌手表现太差?怪内娱明星,也怪港娱衰落太久了
香港电影 现在还有人才撑着还好些,港乐是2000年后就像现在的香港电影了。
内地一帮80后,90后,甚至00后新生代明星。小时候肯定有接触,但青少年时期不是学港娱的。像华晨宇音乐学的欧美,营销包装学的韩国;王一博,肖战学的韩国爱豆,谭维维走的内地摇滚路线。
他们对于港乐能有多少了解和尊重? 我印象中他们没唱好香港歌曲(台湾歌曲好些),
你们只看到内娱了烂,这确实是部分重要原因。但我因为职业原因需要看大量国内流行文化节目,我的感觉是国内业内新生代这帮人,对于港台文娱没有多少学习,内心也越来越看不上。
你们别看内地主流乐坛烂,但如果你们看过的内地节目够多,你们就会发现一帮新生代内娱音乐人对台乐好些(也有台语和普通话接近的关系),但对于港乐只剩点情怀。 没有专研,没有了解,没有尊敬,全是机械完成任务,再结合流量和假唱啥的能不糟糕。
那种有尊敬的内地明星像哪种呢?
比如王小敏、刘惜君、王鸥、檀健次等,当然他们是两广明星受到港乐影响。
比如周深,他对二次元,港台乐都是技术专业态度又端正。还有尹正,人家是内蒙古人、单依纯、黄龄、 郁可唯、阿云嘎、刘宇宁 等等。
内娱敷衍,港台心里瞧不起?两岸三地流行文化“貌合神离”
问题来了,多数港台明星对于内地市场也是这种态度,而且是越年轻的港台创作者越这样,只有港台老一辈创作者业务能力强,态度也好,能受到大华语圈观众喜欢是有道理的。
可能有人不信了?
多少港台演员来内地十几年,二十年仍然一口椒盐普通话,演技也被吊打。
你说老一辈香港演员几十岁的人难改,那80后90后新生代演员像陈伟霆,一帮台湾演员来内地市场十几年那口普通话怎么解释?演技也就那样(普通话不错又票房有实力的文咏珊,结果越来越火)
年轻音乐人本来就不多,来内地市场表现好也是他们自己风格歌曲为主。内地优秀音乐,我脑补了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少名场面。
结果上面为了宏观叙事,强行将各自越来越瞧不上的两帮人捏在一起表演。
我一直觉得上面这个政策有问题的,你也不用刻意去打压,做到不管就行了。相反要放开政策和限制,并且一定性扶持内地的文化产业,等到内地流行文化产业发展起来,再有意无意推向港台文娱市场。
一来,港台文娱本来衰落很严重,几乎全是情怀在顶。 内地观众长期看不到慢慢就会淡忘,现在官方三天两头刻意捧,反复勾起内地观众港台文娱情怀,反而在对比后再转头去骂内地文娱。
(本来现在还火的明星和文化,肯定又是最经典的)。
二是自己流行文化发展好了,反向去影响他们,从明星到民间都会一样。 内地现在较烂的还是主流乐坛与综艺娱乐之类的,像影视剧、游戏、动画、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等等,都没有刻意推,一群台湾政客不也是口嫌体正直在看。
现在呢?官方刻意去捧,结果一堆两面三刀的港台明星和人赚了大把的钱,关键是他们内心瞧不起你(因为曾经的文娱繁荣人家心里有骄傲,觉得能在内地赚钱是自己的本事,跟你捧有什么关系)。
最终还养出一堆表面红,内在或黄或绿的明星,赚大量内地的钱去港台暗戳戳搞事。
炒情怀,捧臭脚没用,内地文娱早就全面超越“港台”
这时,肯定很多人会说就你“内娱这么烂还推”,狗都不看。也就是说,那时候新闻爆出偷偷看爱奇艺的台湾政客包括某蔡狗都不如(我赞同)。这些年内地流行文化里产业最成熟的短视频平台,网络小说已经是世界级别流行文化了。
电影、电视剧、游戏、动画等在迅速崛起。
游戏和动画港台没有不提,影视剧可能有争议我有机会再单独写一篇稿子。
哪怕就音乐的层面,可能有人就你“内地乐坛如何如何”, 现在全世界主流流行音乐圈都很烂(主要是传媒平台改变的问题),欧美和日本积累深厚要好很多,韩国KP因为打鸡血漠视明显也在走下坡路了。
具体到华语乐坛的话,同样是两岸三地的主流流行乐坛不行,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周王陶林孙燕姿那种主流唱作人,以及主流歌手都不行。
内地新生代唱作人和歌手也完爆港台,新生代歌手有周深、张碧晨、单依纯、黄霄云等等。
香港乐坛那边是彻底不行,你总不能说姜涛对吧,内地捧过的曾比特、炎明熹要看后续。
台湾主流歌手孙盛希,关诗敏那一票是2012年左右的新生代歌手,在内地火不起来了; 他们往前推半代是徐佳莹,萧敬腾,杨宗纬等2007年左右的音乐人,再往前推半代才是周王陶林孙燕姿2000左右的音乐人。
唱作人内地李荣浩、华晨宇、霍Z、梁博、毛不易、陈粒、赵雷等是不如以前。
问题是港台这一代除了邓紫棋,整体比上面这代内地唱作人还拉。
现在港台乐坛剩下还能打的只有2015年左右后爆发台湾乐队——台式新浪漫
草东、告五人、椅子乐团、康姆士、原子邦妮、茄子蛋、八三夭、甜約翰等等,更早的落日飞车。
我经常看到很多内地乐迷拿台湾乐团贬低内地音乐,但说了你们可能不信, 内地乐队不能说吊打港台乐队,但论音乐风格,音乐专业性,音乐丰富度,以及音乐艺术层面追求整体上是高过港台乐队的。
ps:并且就我了解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福建的闽南语风格乐队无法超越台湾。但是新时代的广东乐队,音乐水平和音乐风格已经比同时代的香港乐队更强(至少在本土粤语文化层面开始吊打)
我相信很多人知道告五人是短视频,草东是台湾乐团标杆火出圈。但八三幺是因为台剧《想见你》,《无神之地不下雨》的原子邦尼;《当男人恋爱时》的茄子蛋等等(这就是流行乐啊,《大佛普拉斯》的林生祥是大师,还有交工等)。
这几年伴随内地80后,90后新生代导演的崛起。用内地独立音乐,独立乐队歌曲做配乐的同样暴涨,大概能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商业跟风用内地乐队歌曲,比如《四海》《雄狮少年》,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
韩寒用了万能青年旅店《山雀》,其它还有棱镜、昨日派对、痛仰乐队等等。
《雄狮少年》是跟风《乐夏》用商业歌曲;《我在他乡挺好的》用了福禄寿的《玉珍》,夏日入侵企划的《人生浪费指南》等等。
二是导演或者配乐人自己懂,辛爽不提了,还有《爱情神话》《宇宙探索编辑部》等。
我一直说现在内地独立乐坛的音乐风格,比以前港台流行乐坛要丰富得多。
这么讲吧,辛爽的《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每部剧12集,两部24集,每一集片尾曲都是不同音乐人,你排除演员唱的,以及老歌《再回首》, 两部剧就有20来首原创音乐,后面就是20多名优秀音乐人,每位音乐人都发行几张专辑,你只找他们几首大热歌曲,那样好听歌曲轻轻松松超过100首。
90后导演的《爱情神话》大概8名独立音乐人,你又能增加几十首。
80后导演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片尾曲苏运莹的《生活倒影》和古典乐很多人都知道,本片用了苏紫旭三首歌曲做配乐,都出自他同一张专辑纯音乐专辑《绝尘》。
苏紫旭国内独立音乐迷应该很熟悉,2015年发行第一张专辑,到2023年8年发行6张专辑,几乎一年一专,音乐风格涵盖流行、摇滚、爵士、前卫摇滚、艺术摇滚、民谣、纯音乐等等。
每张专辑都是华语同类音乐风格的佼佼者,甚至不乏有突破性和开创性的专辑。
这样优秀的内地音乐人很多,别成天盯着几十年前港台那点东西、短视频和爱豆了。
2019年后,“内娱”带来华语流行文化全面崛起?只有流行乐坛跑偏了
上面列举的音乐人专辑加起来几百首,你就是只找喜欢的歌上百首(最少几十首有),这类内地音乐人我知道上百, 怎么可能没有好歌听。此时有人会说独立音乐有门槛,什么听不懂之类的。
相信我,上面列举的很多独立乐也很流行,甚至摇滚、爵士、民谣、迷幻等等就是流行,压根就没有什么门槛,太多人被短视频,唱跳爱豆和“大湾区这种晚会选择”带偏了而已。
最后回到话题,我是觉得“强扭的瓜真的不甜”。如果能放开限制和打造自己成熟产业链,比如我上面列举的都是2020年后出现的,也就是这3年的作品。你再加上《流浪地球2》的配乐阿鲲,《原神》的陈致逸,《灵笼》的杨秉音等等。
哪怕剧版《三体》弱了一档的 陈雪燃,也贡献了很多优秀歌曲。
新一代内地文娱各领域年轻优秀创作者在全面崛起,他们有审美、有技术、有能力、有想法、态度还端正;我们只要再进一步发展自己文化产业链,反向影响港台业内和观众,何必刻意去捧这种情怀臭脚?
两边创作者都瞧不上对方互相嫌弃,反复去撩拨观众的情怀,惹得观众又不认可。这样既没有走到群众里去,又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