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获悉,9 月 14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紧密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细胞》(Cell,影响因子 38.637)在线发表题为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个解析了真实新型冠状病毒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并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构像及分布特征,以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在病毒体内的结构及分子组装机制,对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设计、抗病毒药物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冠状病毒因其如日冕般外围的冠状而得名,病毒表面的这些冠状物质叫做刺突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也是我们能看到的最直观的病毒结构。它的作用就是感染细胞,可以说是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 “钥匙”,如果没有了刺突蛋白,病毒也就不具有感染性了。目前大多数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研究都是体外重组的,而该研究直接在病毒上开展科研工作,原位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天然构像和分布。

科研人员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就像 “链锤”一样可以在病毒表面自由摆动,上端粗、下端细,这种特性有助于病毒能灵活 “抓住”细胞表面,与之结合入侵细胞,感染人体。可能新冠病毒也意识到自己已成为全人类的健康公敌,科研人员还发现,它的刺突蛋白的朝向也很有趣,懂得 “自我保护”。如果把刺突蛋白比喻成一把伞,雨伞张开被称为 “向上”,雨伞关闭被称为 “向下”,当刺突蛋白向上时,它就像亮出了自己的武器一样,大喊着 “我要去感染细胞了!”此时,如果人体细胞不幸被刺中,那么就面临感染的危险。而当刺突蛋白向下,它就像收起兵器,以免被机体识别击溃。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 97% 都是向下的,这也就成为它不易被抗体及药物等击败的原因之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