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处于资产重组阶段的珠海国企格力地产,于4月21日正式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今年1月底,该公司就曾预告将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录得大幅亏损,如今外界将得以对业绩公告有更全面的了解。
年报披露,格力地产2022年录得营业收入40.46亿元,同比减少43.27%;归母净利润为-26.84亿元,同比减少682.8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20亿元,同比减少558.91%,两项利润指标均处于业绩预告区间的亏损最大值。
【资料图】
其中,格力地产计提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7.88亿元,由此减少归母净利润及归母权益分别达17.85亿元。
和其他房企类似,新冠疫情及房地产下行成了该公司计提的主要原因。
从房地产主业观察,格力地产去年无论是新增销售还是结转的均价都出现了下降,结转均价更是下降接近4成、回到2020年水平。
同时更需关注的是,由于拿地动作减少,其房地产储备至去年底仅剩下重庆项目,待结转面积也仅剩下不足8万平方米。
尽管在新的战略版图中,房地产仍将是格力地产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但从资产现状及重组的方向看,以免税品销售为核心的大消费产业已基本明确是该公司的发展主思路。
过去几年,格力地产陆续在为转型做并购,新业务能多大程度扭转业绩仍充满不确定性。
业绩现状
格力地产提及,受房地产市场行业周期影响,为加快存货去化、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2022年,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也大幅下降。
观点新媒体查询,2022年初,格力地产存货账面余额235.73亿元,较账面价值233.54亿元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2.19亿元;至年底账面余额微降至230.54亿元,但账面价值仅剩余211.68亿元,涉及存货跌价准备18.86亿元。
根据公告,最终格力地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7.88亿元,资产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商誉,占公司2022年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绝对值的66.61%。
受到计提资产减值的拖累,格力地产去年归母净利润降至-26.84亿元,归母权益降至63.35亿元。假如剔除这部分影响,归母净利润大约为-9亿元,仍为亏损的一大原因是该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也出现下降,由此变动产生的非经常损益达到-5.36亿元,上年同期为155.75万元。
回到主营业务自身,房地产作为营收贡献占比达84.35%的核心业务,去年录得营收34.13亿元,同比减少46.15%;该业务毛利率27.56%,2020年、2021年同期则分别为37.74%、31.07%,毛利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均价角度看,格力地产去年结转收入34.13亿元,所对应的结转均价减少39.56%至2.03万元/平方米,仅稍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在过去几年房地产拿地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结转均价下降最终直接拉低了盈利水平。
实际上,该公司的新增销售同样出现了均价下降的迹象,去年实现新增销售金额40.55亿元,同比微减2.19%,均价则下降7.67%至2.55万元/平方米,创下三年最低纪录。
以位于珠海西部的格力双子星项目为例,去年9月下旬市场消息显示,项目于此前半年前售价1.55万元/平方米,当时降至0.98-1.10万元/平方米;今年3月,项目推出最高优惠18万的营销动作,部分限时秒杀房源均价在1.03-1.19万元/平方米之间。
不过,去年格力地产的销售费用录得1.51亿元,同比减少19.30%,降幅大于同期销售额;管理费用4.90亿元,同比减少5.36%,反映企业在压降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只是由于营收降幅过大,该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上升1.11个点、1.67个点至3.72%、4.13%。
即便如此,由于土储的萎缩,格力地产在房地产业务的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不小挑战。去年其在建项目主要包括珠海、上海、重庆、三亚共计6个项目,在建建面100.45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17.88万平方米。
在结转层面,该公司待结转面积仅有7.68万平方米,同样是三年最低水平,维持营收规模就意味着要持续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并入市销售。
报告期末,格力地产持有待开发项目只剩重庆项目一个,土地面积33.91万平方米,计容建面68.87万平方米。
重组未来
经历艰难的一年后,房地产市场于2023年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尤其是上海、深圳等地等地的楼市成交反弹明显,房企的销售也出现了增长。
今年1月中旬,上海前滩格力海德壹号项目自2014年拿地后首次启动认购。项目拿地均价6.58万元/平方米,认购时推出163套房源,均价12.98万元/平方米,实际获认购639组,最终项目开盘售罄。
数据显示,格力地产2023年1-2月共实现签约面积5.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95%;签约金额43.27亿元,同比增加1332%,已高于去年全年销售业绩。
对于2023年,格力地产并未提及地产的具体发展目标。其于年报中表示,房地产业务将改变传统开发模式,深挖潜在优质房地产资源,探索多种开发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板块盈利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近三年一直强调的转型方向,具体确立了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大消费产业、发展可期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坚持精品化路线的房地产业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全新战略格局。
按照此前披露的重组交易方案,格力地产拟以交易对价89.78亿元收购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其中通过增发股份支付76.31亿元,现金支付13.47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70亿元。
过往格力地产为了业务转型,接连出手并购资产,包括2020年5月收购珠海免税集团同时宣布以17.26亿元购买科华生物18.63%的股权,为进军大健康业务进一步奠定基础。不过,由于尽调工作不充分,仅时隔一年,2021年5月,该公司便宣布以19.5亿元出售科华生物股份。
与之相比,珠海免税集团一方面同隶属于珠海国资委,资产质量方面更容易把关,另一方面珠海国资委方面还向格力地产就免税业务的利润做出承诺,为后者转型提供了支撑。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11月,珠海免税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11.55亿元、17.76亿元及15.13亿元,归母净利润2.82亿元、5亿元及1.7亿元,对应净利率分别为24.42%、28.15%、11.24%。
按照业绩承诺,2023年至2025年,珠海免税集团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17亿元、5.67亿元及6.20亿元。若本次交易实施完毕的时间延后,则业绩承诺补偿期间顺延。
从效益创造的角度看,免税业务对格力地产的利润修复或远大于传统地产业务,对于负债表的潜在优化同样具备空间。去年11月底珠海免税集团资产负债率仅30.48%,若完成交易,同期格力地产资产负债率将从72.60%降至71.41%。
由于交易尚未完成,格力地产仍被外界视作地产上市公司,去年底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8.91个点至79.07%,有息负债余额178.40亿元,对应有息负债率58.96%。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106.60亿元,现金短债比约1.37倍。
反映在估值上,截止到3月21日收盘,格力地产跌3.34%至7.81元,较52周最高13.80元缩水43.41%,目前市值1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