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月后的资金面转松,较往常推迟了一天。11月3日,短端资金利率出现大幅下行,预示着10月末趋紧的资金面如今终于可以“喘口气”。这种现象并未如往常出现在月初首个交易日,市场人士称之为“滞后效应”。
“月初通常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所以流动性相对充裕,但有些时候,由于市场情绪偏谨慎,月初首个交易日也会延续趋紧态势,比如考虑到10月末资金面超预期,有些机构就会提高11月初的备付金,从而使得利率在短期内居高不下。”一位非银交易员表示。
这一现象在利率方面就表现为:11月2日是跨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资金面并未明显转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Shibor
还在小幅上行,市场利率仍保持在高位;到11月3日,短端利率才开始明显回调,隔夜Shibor下行超45个基点,7天和14天利率跟随大幅下行。
事实上,跨月之前资金边际趋紧,使得市场预期产生了一些波动。从衡量市场流动性水平的指标看,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从10月25日开始连续高于政策利率水平(2.2%),并维持在高位,隔夜资金也出现持续走高。
对于10月资金面趋紧的原因,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市场整体资金量并不少,但机构之间存在不均衡,临近月末,尤其是缴税高峰期之后,资金有所减少,同时有不少机构由于月末指标的限制,钱不能借出去,使得隔夜利率大幅上升。
为对冲资金面波动,稳定市场预期,自10月下旬以来,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并实现净投放或与到期量完全对冲。数据统计,自10月20日以来,央行已累计净投放3800亿元,其中10月27日、28日、29日、30日连续四日开展大额逆回购,规模分别达1000亿元、1200亿元、1400亿元、1000亿元。
后续货币环境的看法方面,市场普遍认为,既不会进一步宽松也不会快速收紧。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