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衡阳10月14日电 (记者 鲁毅)数字经济时代,科学数据已经成为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广,开发应用前列的最大科技资源。作为中国传统老工业基地,湖南衡阳市以大数据为驱动,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拥抱数字机遇

10月10日是衡阳市首创设立的“数字经济日”。当天,2021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推进式、2021人工智能年会暨AI金雁奖颁奖典礼这两个“国字号”活动同时在衡阳举办,20多位院士、数百位业界大咖汇聚一堂,共同擘画数字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探寻数据驱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时代。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守东在会上表示,大数据是产业、是资源、更是动能,抢抓大数据发展时代机遇,聚焦科技传播工作重点,开创新局面,是我们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产业已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抓手。

衡阳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有着深厚的创新创业基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从这里开始影响世界。布局数字产业,该市早已下好先手棋,并先后引进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强国”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以数字经济赋能老工业基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产业化集聚发展。

衡阳市科技局介绍,衡阳已连续三年入围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024亿元,跻身数字经济千亿俱乐部,总体增速达到11.7%,增速高出全国同期2个百分点。

当天大会上,从植物工厂到数字车间,再到智慧医疗、数字政府等,专家学者、业界大咖们探讨了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领域,并展示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无限发展空间。

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张西 摄

夯实创新基石

多样化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在衡阳制造业、金融、科教文体、生活服务领域大显身手,推动当地传统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

衡阳特变电工建设的“输变电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融入认知计算、虚拟设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企业研制周期缩短超20%、生产效率提升超25%、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超10%、产品不良品率下降超15%。

目前,衡阳已初步形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精密模具的功能器件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新型电源制造、新型化工电子材料制造四大产业数字化板块。根据中国信通院权威数据,衡阳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夯实创新基石,衡阳以大数据为驱动,搭建了“智造谷”“云谷”“人工智能基地”等园区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汇聚创新资源。

目前,这条长达20多公里的数字经济走廊,已搭建形成40多个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吸引了中国电子、腾讯、中软国际、华胜天成、航天宏图等一批数字头部企业入驻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衡阳市委明确提出了“三强一化”方略,把“强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

根据发展规划,衡阳将构建“1+1+1+1+X”发展格局来系统谋划、部署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即一个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一个大数据发展中心,一个市属国有企业(市场运作主体),一个集聚物理空间(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X个开放应用场景,持续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创新发展,全力冲刺全国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全国数字经济50强和湖南省数字经济第二城。

开放共建创新生态

衡阳“数字经济日”当天,该市正式获得“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授牌,并与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创中国”智能技术体系化应用专业科技服务团中关村创新学院、湖南省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学会(协会)“牵手”,共同开创会地联合创新的新局面。

湖南省科协组织1000项科技成果进入园区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旨在竭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未来,衡阳将依托“科创中国”平台,引进科研院所,打造融创平台;强化海外合作,建设海外合作园区;引才引资,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会地合作,助推创新发展;加强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

王守东表示,中国科协将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助力衡阳市完善产、学、研、用、金、服等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服务和交易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构建符合衡阳实际的创新生态、创新模式,推动衡阳市在“三强一化”建设中提质增效、蓄势赋能。(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