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1月21日,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临港资管的一致行动人浦江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宁波阡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上海临港1.33%股份。

宁波阡誓正是AI巨头商汤科技的全资平台。

根据上海临港前三季度股东情况,通过本次转让,商汤科技将很可能成为上海临港前十大股东。

而商汤科技与上海临港的渊源,实际上非常深远深远。

观点新媒体注意到,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早2018年7月11日就已经注册成立;而早在2018年3月13日,商汤科技与上海临港在上海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以临港四大科技城为支点,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全面的合作关系,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再往前追溯,2017年11月商汤科技就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

经过长期合作,时间来到2022年1月24日,位于临港泥城镇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终于启动运营。

这座商汤AIDC也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

从上海临港的层面来说,这次大宗交易的动作,是上海国企混改的积极实践。

2021年1月20日,上海市国资委开了上海国企“二次混改”的步伐,“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

选择与商汤科技进行股权合作,无疑是上海临港很好的混改路径。

从商汤科技的层面来说,这是扎根上海的基础落点。

自去年年底登陆港股,商汤科技作为“AI四小龙”,同样也是视觉AI第一股,面临的挑战一直不小。

上市前的艰难冲刺期,被美国财政部宣布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导致基石投资者大换血;顺利上市后,最近三年半的持续亏损,也引来了大众对盈利能力的关注。

根据商汤科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6.52亿元。然而同期分别亏了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和37.03亿元,三年半年合计亏损242.52亿元。

业内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商汤科技的硬实力为其带来了丰富的业务结构,但是主要智能业务却面临着落地慢的难题,导致商汤科技的商业版图和营收速度大幅受限。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商汤科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智能化、城市管理智能化、个人生活智能化、汽车出行智能化四个方面。其中智能企业与智慧城市是其核心业务,经历过去几年的建设高峰期,作为长期项目,如今也面临了增长困局。

智能升级的应用也需要市场的长期沉淀,营收速度必然放缓。2018-2020年的营收数据显示,营收增速从63.4%降至了13.8%。

因此,对于如今的商汤科技,创造了上市三天股价翻倍的成绩后,如何快速落地业务,增加变现渠道,无疑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商汤科技招股书中,“元宇宙”就出现了四十多次,而上海作为地方政府中布局元宇宙的领头羊,在相关数字经济领域探索走在国内前列,也是首个将元宇宙写入地方“十四五”产业规划的城市。

上海临港则是园区运营管理龙头企业,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唯一一家以园区开发和配套为主的大型功能类国企,与母公司临港集团在上海市16个区均拥有大量优质园区资源。

本次商汤科技入股上海临港无疑是长期且优质的合作,一方面上海临港为商汤科技提供丰富的技术落地场景,另一方面商汤科技也为上海临港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实现路径。

目光回到1月24日新启动的商汤AIDC,作为华东地区首个落地运营的超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承载在上海及长三角开展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坚和产业化的任务。

从中不难看到,从参与混改再到铺陈自身的业务基础布局,商汤科技在临港开展拳脚,谋划的或许是整个长三角未来的数据业务集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