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近日,幼儿教师教唱这个短视频爆红,且热度不减。这首儿歌因简单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唤醒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童真”,不少网友表示被其经典歌词“挖呀挖呀挖”所洗脑。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表示,从神经心理学来讲,这种旋律在脑海不断循环播放的情况,是出现了一种“耳虫”效应。“从视频里来看,大家可能被这位老师的演绎状态所感染,另外大家印象里的孩子形象都是很纯真的状态,加上老师和孩子的这种社会关系会容易让大家共情,就会觉得很温暖。”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昕表示,从歌曲来看,它的旋律优美且相对比较简单,歌词朗朗上口,从挖坑到种子再到开花,关联性很强,就会给人更深的留下印象。从神经心理学来讲,这种旋律在脑海不断循环播放的情况,是出现了一种“耳虫”效应。
“耳虫”一词源于德语当中的“ohrwurm”,是指一段音乐就像小虫子一样久久地在耳朵里盘旋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不停游荡。张昕介绍,产生“耳虫”效应,常常具备在近期接触过的或熟悉的音乐旋律,且音乐中运用了流行音乐比较常见的和弦等条件。
张昕指出,现代人的注意力相对比较涣散,会思考很多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但往往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处于完全沉浸的状态,会将思绪或者注意力拉回到当下,进入一种叫做“心流”的状态,这时就会让人感觉到精神上的放松感。
“从心理健康来看,好听优美的让人愿意跟着哼唱的旋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建议大家不要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过去或者未来,让它活在当下,体验当下的快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张昕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