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包容的,我总能找到自己爱吃的食物;北京是色彩斑斓的,分明的四季让我的心情有所转换;北京是充满活力的,公交车上的老人和地铁里的年轻人让这里充满烟火气。”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资料图片)
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国家植物园的桃花、中山公园的郁金香、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陶然亭公园的月季……京城已然入夏,但黄秀敏“采蜜”的脚步并未停下。
作为马来西亚华人,2023年是黄秀敏和丈夫来北京的第十四个年头。相较只有夏季的马来西亚,北京分明的四季让黄秀敏爱上了这里,并用十几年的时间不断重复与更新对这座城市的感受。
“一到春天,我比蜜蜂还忙!能从3月一直看到6月。”让黄秀敏忙起来的正是在北京各处盛放的鲜花。从初春到初夏,一到周末,黄秀敏夫妇就搭乘地铁从东北方向的顺义向中心城区进发。玉渊潭公园、国家植物园、中山公园等是他们每年固定的“打卡”地,今年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成为他们的“新宠”。
发现“海棠花溪”源自夫妇俩的一次北京中轴线之旅。几年前,他们从永定门开始,徒步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边走一边拍照,“途经一段有地铁的地方,天空飘来很多海棠花瓣,好像飘雪一样,特别漂亮。”黄秀敏说,今年他们特别去了“海棠花溪”,恰逢海棠花盛开,“河岸两边的花开得特别满,都看不到树了”。
初夏方至,黄秀敏一边沉浸在赏花的乐趣中,一边开始期待每年夏天的“胡同之旅”。夏天她经常到胡同里寻找美食,但不会提前查攻略,因为她觉得每个餐厅的主人都有一些自己的喜好,她很享受这个发现的过程。
在胡同里,她发现了“门当户对”这个成语的由来,发现了后海一处可以放空自己的“角落”,发现了符合自己口味的东南亚菜系……“在北京十几年了,我偶尔还会觉得自己是个游客,每年去的地方熟悉又陌生,每次都能有不一样的体验。”
这些年,她拍摄了不少这个城市的风景,也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秋天时,她追着银杏拍,从地坛公园到望京街道,从潭柘寺到红螺寺。去年秋天,她“打卡”了一个新的赏秋地点——雁栖湖的西山步道,“从山上鸟瞰雁栖湖,红黄蓝绿色彩斑斓美极了!”
冬天时,在顺义工作居住的夫妻俩,会尽量到城里逛逛。因为他们觉得,“下雪时的北京仿佛一夜之间变回北平。”
去年冬天,她记录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北京冬奥会。在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时,她被现场观众的激情感染,拍下了一张名为《为参赛者欢呼!》的照片。这张照片获得了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我与北京iBeijing”摄影大赛一等奖。黄秀敏说,那是她第一次进入鸟巢体育场,大家的如火热情让她觉得那个冬天一点都不冷。
黄秀敏坦言,当时她也很想为自己的国家加油,但是马来西亚是热带国家,不擅长冬季项目,她很羡慕中国观众可以为自己的祖国加油欢呼,于是用相机记录下了那一刻的强烈触动。
从黄秀敏的言谈和经历中,记者感到她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与丈夫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又到英国,最后落脚北京,她有过不适应,但热心的人们和包容的环境让她很快融入。
夫妻俩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曾经有过到其他国家工作的机会,但是他们选择留在北京,因为已经熟悉习惯这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觉得北京很宜居。
“北京的四季成为我每年的期待,曾听一个长辈说,分明的四季会对人的心情起到调节作用。确实,在北京,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还有她古韵悠扬的深厚文化底蕴,是跟别的大城市很不一样的地方。”黄秀敏感慨道。